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引擎视线
+ 关注
2023-07-18 09:53
554次阅读
在价格已经降无可降的情况下,不少头部自主品牌也开始寻找破局之道。

今年一季度以来,“价格战”便始终是笼罩在车市头顶的乌云。

恶性的“降价竞争”竞争不仅损害着车企的切身利益,也令众多消费者对市场转入观望态度。不断的价格内卷下,不少车企旗下的产品在成本以及利益层面的控制已经触及边缘。曾经的15-20万元级燃油主销市场,便是价格战下最大的“重灾区”。

不过,在价格已经降无可降的情况下,不少头部自主品牌也开始寻找破局之道。

其中,长城、长安、吉利、零跑等车企先后在15-20万元级市场中,试图用四驱、舒适性配置、适用人群定位为标签取代“价格内卷”,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混动SUV产品。

从6月销量来看,自主混动之间的“神仙打架”虽然进一步加剧了同级市场的竞争,但差异化的产品为市场提供的更优质选择,却有效地阻止了“价格战”的蔓延。

事实证明,消费者并不只会一味追求低价,一些拥有各自技术特长的新上市车型,也都取得了两眼的表现,15-20万元级混动市场正在“百花齐放”。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图源:乘联会

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显示,今年6月国内乘用车企业批发销量为223.6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1.7%,也延续了5月份环比大幅上升的强劲势头。

就在半年前,时间刚刚进入2023年,国内车市还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面对特斯拉与东风系先后降价引起的车市降价风潮,终端市场中的“等等党”用户比例逐渐上升。

“既然都在降价,那就再等等看”,消极的购车情绪充斥在车市的众多消费者之间。

尽管不少车企相较往常售价给出了5%以上的降幅,但从今年1-4月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除了比亚迪,似乎再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在沉闷的车市中,找到增长点。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今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同比下降1.2%,经销商库存无法消化,意味着汽车流通行业尤为不景气。

对此,乘联会在4月曾指出,价格战并没有令市场出现好转,恶性竞争只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让更多消费者持币观望。国内车企需要推出更贴合市场的产品,以及先进技术的导入,才能为市场繁荣提供良好的土壤。

话虽如此,但想要在市场价格普降的背景下,用新产品与新技术开拓市场,这无疑是对车企们的巨大挑战。

而2021年,在15-20万元区间的传统燃油车主销区间成功破局的比亚迪,无疑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掀桌子”,恐怕是今年车市最多的一句话。

在燃油车时代,技术体系的相对稳定,令技术迭代的“掀桌子”概念,往往只发生在车型7-10年一度的大型改款上。但在电动车时代,这种迭代却似乎成了车企的家常便饭。

追溯电动车时代中第一位“掀桌子”的品牌,恐怕非比亚迪莫属。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自2021年推向市场后,以比亚迪DM-i技术所引领的大电池插混(PHEV)热潮,迅速席卷了传统燃油车的主销区间。

不同于纯电车型受制于使用场景而产生的纺锤形市场结构,低价格、低油耗、高续航,PHEV相较燃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以及远超纯电车型的使用场景,令其成为了最有望促进燃油市场全面电动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2021年,秦PLUS DM-i用10.58万元的起售价,颠覆了国内用户对混动车型远高于同级燃油车售价的认知。而其堪比丰田THS技术的超低混动能耗,也一举收获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混动技术的信赖。

时至今日,通过DM-i与DM-p技术的导入,比亚迪已经稳稳占据了多个细分市场的头名。

这也令其他手握混动技术的自主品牌,看到了电动化转型的新路径。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朱江明

零跑科技创始人朱江明表示,“15-20万元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市场,2022年该市场乘用车的上险量中占比为18%,据预测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5%”。

只不过,相较于走极致能耗与低成本路线,并且已经在市场中“标杆化”的比亚迪,作为后来者,如果继续选择相同的技术路线跟风,显然难逃前者“吃肉”,自身“喝汤”的困境。

所以,利用自身产品优势,不断掀掉各个燃油细分市场的桌子,无疑成为了其他自主品牌的破局之道。

在燃油车时代,内燃机技术的更迭往往代表着一家车企的盛衰。而在三电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竞争则更为加剧。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长城、长安、吉利、零跑等车企相继进行技术导入,“掀桌子”已经成为了今年15-20万元级市场的代名词,在此背景下,“价格”也不再是区分产品差异的唯一标签。

“近月上市的每一款车,都在挑逗我的购车神经。”一位在车圈已经观望半年有余的赵先生如此表示。

“车市卷起来,好产品就来了”,除了去年创下年销36万辆记录的宋PLUS之外,今年该价位区间还陆续迎来了零跑C11、哈弗枭龙MAX、深蓝S7、吉利银河L7等产品。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15-20万元级主流混动车型对比

尽管多款车型同处于接近的价位区间,但不同厂家之间,却选择了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凸显自家产品的实力。

按车型来看,宋PLUS作为该级别当之无愧的标杆产品,其自身拥有的DM-i、刀片电池等技术品牌标签,长续航与低能耗,已经足以构成其绝对的市场竞争力;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今年5月上市的哈弗枭龙MAX借助长城研发的Hi4技术,在同级市场中另辟蹊径打造出了唯一的混动四驱系统,结合长城柠檬混动的两档DHT技术,令枭龙MAX在同价位产品中拥有最强的复杂地形、路况适应能力;

稍晚上市的银河L7,延续了吉利在燃油车时代的“性价比”路线,借助55km版本车型的推出,银河L7实现了同级产品中唯一将售价拉入15万元内的产品。同时,独有的三挡DHT技术加上1.5T发动机,令银河L7能够用两驱动力实现高达287kW的系统最大功率和535N·m的最大扭矩;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零跑C11与深蓝S7均选择了成本较低的增程式路线,二者在整车尺寸上也相较同价位车型更大。不同之处在于,零跑用类似比亚迪的“全域自研”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整车制造成本,这也令零跑在年初的降价潮中得以跟上其他车企的脚步,甚至在价格端更具优势。

本质上,零跑将其成本优势反映在了纯电续航里程层面。而深蓝S7则反映在同价位超高的舒适与智能化配置。

整体来看,在电动化的推动下,国内15-20万元级市场正在逐步摆脱燃油时代单纯依靠“堆配置”换来的性价比提升。

事实上,在经历了“减配”、“降利”等极致的成本压缩后,车企也早已没有余力持续进行价格层面上的竞争。

以银河L7为例,其车系较低的平均售价,得益于其对50km入门级续航版本车型的保留,但从各品牌的主销车型来看,15万元几乎已经成为了各品牌混动车型在百公里续航车型上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如今自主混动的“神仙打架”,则展现出了车企在接近的成本管控能力下,对逃离“价格战”的尝试。

正如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所言,“解决‘降价,伤企业;不降价,伤销量’带来的焦虑的核心在于生态布局。”

如今长城卷四驱、深蓝卷配置、吉利卷定位、比亚迪卷口碑,各家车企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在价格上的直接竞争,反而为市场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良好的模版。

从6月销量来看,上述车企也的确凭借着各自的技术,呈现出了差异化的产品特色,并迅速赢得市场的接纳。

具体至品牌端,今年6月,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为38572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超过40%。其中银河系列首战告捷,吉利银河L7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份,就交出了接近9673辆的销量数据;

长安深蓝品牌的销量则超过8000辆,目前,深蓝S7订单量仍处于不断上升状态,随着这部分订单的逐步释放,未来深蓝还将持续提升该市场的销量成绩;

长城汽车在6月整体新能源销量超过2.3万辆,这其中,销量超过6000辆的哈弗枭龙系列功不可没;

零跑汽车1.3万辆的月交付数据中,C11交付量超过8900辆,在新势力B级SUV中一枝独秀;

重要的是,其他自主品牌同价位段的销量上升,并没有影响到国内新能源领头羊的销量,6月比亚迪销量首次突破25万辆大关,其中宋PLUS销量接近2.6万辆,相较今年年初继续上演着增量戏码。

这也意味着,在电动化时代下,赢得技术与市场先机的自主品牌,正率先走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来到35.1%的新高位,其中自主品牌的渗透率高达58.8%,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7%。

由于在华合资品牌们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步伐迟缓,自主品牌高速的电动化进程开始吞噬品牌原有的燃油市场。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图源:乘联会

同时,在整体市场中,自主品牌零售93万辆,同比增长14%。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6万辆,同比下降19%。

自主混动产品的强势入驻,不仅抢走了合资品牌的主销阵地,也迫使后者不得不持续做出“降价”应对。

从今年三月东风旗下的雪铁龙“跳楼式”甩卖;到曾经在终端市场起售价高达18万元的CR-V、丰田RAV-4等车型,如今的裸车价甚至可以下探进15万元;再到日前大众ID.系列全系以“限时优惠”的形式全系大幅降价,相较于自主品牌走向技术竞争,电动化时代下缺乏技术与品牌标签的合资品牌,唯有牺牲多年经营的品牌溢价能力。

但就像此前乘联会所言,“价格战”并非市场竞争的终点。合资品牌想要在主销市场找回颜面,注定需要新技术的导入在国内市场“掀桌子”,但从目前的产品规划来看,多数合资品牌显然还没有这样的硬实力。

2021年还在SUV榜单中位列前三的CR-V,如今只能以榜单第六位的身份领跑合资车企,足见自主品牌在主销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对其造成的冲击。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神仙打架”的局面则仍未停止。今年下半年,吉利还将进一步推出银河L6;长城也将把Hi4技术延伸至更多产品当中;奇瑞、东风等品牌也已经规划多款10-20万元级混动产品。

在主销市场中,自主品牌所掀起的混动差异化竞争格局已经逐步呈现。这也意味着,对于车市中潜伏已久的“等等党”而言,虽然纯粹的“价格战”正在接近尾声,但随着越来越多富有技术特色和独特定位的产品的出现,消费者们也终于可以告别对价格的“纠结”,并在可以预见的混动市场“红海”中迎来最佳的出手时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引擎视线”(ID:Car_Vision),作者:张家栋,编辑:张广凯,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自主混动“神仙打架”,但车市的“价格战”可能到头了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