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不是生鲜电商“全村的希望”?

零售圈
+ 关注
2023-07-20 14:40
536次阅读
未来在生鲜电商平台自身发力及资本加持下,预制菜与生鲜电商的结合,还是很有想象空间。

过去一年,处在风口的预制菜,风波不断。趣店CEO罗敏、前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入局,更是把预制菜的热度推向了新高潮。如今,这把“火”也燃到了生鲜电商领域。

《零售圈》注意到,在经历了2021年的一场行业寒冬后,目前仍在坚守阵线的生鲜电商玩家们,依然在想办法寻求盈利,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除了要摆脱单一烧钱业务的压力外,整个行业也在打造差异化优势,只不过,在不同平台的差异化业务拓展中,预制菜似乎成为了生鲜电商们的一大共识。

“生鲜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逆,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今年5月9日,在盒马举办的预制菜战略升级发布会上,盒马CEO侯毅曾这样说。

《零售圈》认为,如果此前一个阶段,生鲜电商们主要抢夺的是“菜市场”的生意,那么今后,预制菜将成为它们的新战场。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根据使用方式和场景,可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即食食品。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美国,90年代传入中国。

发展之初,由于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冷链技术不完善等原因,预制菜在我国并未迎来快速发展期。直至近几年,随着冷链、运输等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剧,预制菜才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达10720亿元。此外,在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预制菜还被首次写入了一号文件。这说明,在未来的中国市场,预制将大有可为。

正因如此,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各方积极挖掘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零售圈》注意到,在过去两年间,品牌和渠道纷纷开启白热化竞争,而生鲜电商作为预制菜C端产品中的一个重要渠道,自然也不愿错过这一赛道中的任何潜在机遇。

今年2月,在叮咚买菜把预制菜设为一级部门之后,4月阿里旗下的盒马预制菜部门也首次亮相,并与自有品牌、大进口一同列入盒马一级部门。盒马CEO侯毅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盒马都已经实现全面盈利,以预制菜、3R、自有品牌为主的产品,为盒马带来了毛利的增长,是全面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和盒马今年也都为预制菜定下了50亿的销售目标,并纷纷扩大自己的预制菜“朋友圈”。叮咚买菜面对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盒马则与食品企业、高校和电器企业发起预制菜生态联盟。

除此之外,美团买菜也推出了主打熟食和半成品菜的“象大厨”;京东超市也宣布将通过定制独家菜品、倾斜资源扶持、成立独立部门三大举措,助力预制菜三年打造20个年销售过亿品牌、5个年销售过5亿品牌。

而其他生鲜平台,如多点APP、朴朴、永辉生活、大润发优鲜、食行生鲜等也都在不断加码在预制菜方面的比重,除了上架预制菜产品外,它们还通过自营或合作的方式布局预制菜市场。

《零售圈》了解到,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的萌芽期;2010年-2019年的B端快速发展期;以及2020年至今的C端需求发掘期。也就是说现在这个阶段,正是我国预制菜C端茁壮发展的时期。

而在C端领域,预制菜和生鲜有着特殊联系,二者不可分割。因为生鲜电商对于预制菜,除了拉动用户活跃度,提升毛利和盈利之外,也存在天然的共通优势

首先,是在触达C端保证时效方面,生鲜电商有着其他平台或业态不可企及的优势。一般而言,预制菜的主要目标人群是有做饭需求和意愿的年轻人,尤其是对一些厨房新手而言,预制菜可以大大降低做菜难度。但是要保障食材的质量,也需要考虑到运输和储存。此外,在成本方面,为了进一步渗透市场,也要尽可能避免过高的单价。

而生鲜电商的主要业务就是线上生鲜售卖,必须着眼于农副原产品,保证稳定的供应链,在触达C端、保证时效方面,也有前置仓、社区店、社区团购等模式,并基本配备骑手,不断提高履约能力和质量。

其次,是预制菜可以丰富生鲜电商平台的SKU体系,满足平台用户更多需求,最重要的是拥有比生鲜产品更高的毛利。《零售圈》了解到,预制菜毛利率整体会比生鲜至少高出10%,即配商品毛利率能超过20%,即食类商品毛利率能达到40-50%。而由制造商开发的即烹、即热食品毛利率基本等同于预包装食品,约为20%。

最后,是预制菜也可以帮助平台搭建自有产品体系。如叮咚买菜,目前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已占平台整体GMV的19%。今年年初,从叮咚买菜对外披露信息来看,正在向一家食品企业靠近。在叮咚买菜内部,将自有品牌称之为独立品牌,未来会铺向全国甚至全球其他渠道。而目前叮咚买菜内部已经孵化了18个独立品牌。

总之,《零售圈》认为,预制菜对于生鲜电商而言非常适合。通过这些平台的推广,不仅可以进一步引导这一消费需求,同时这些平台也能成为预制菜市场中最有力的“收割者”,可以说它们之间既是相互赋能,又是相互成就。

如果从我国预制菜目前发展所处阶段,预制菜未来发展的市场规模以及预制菜丰厚的毛利率来看,生鲜电商布局预制菜似乎是一门非常不错的生意,但是这对曾已经经历过泡沫破灭的生鲜电商来说,或许看到这一风口所存在的挑战远比其潜在机遇更有意义。

《零售圈》认为,预制菜行业面临的问题与餐饮业类似,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征,且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消费者多元的饮食习惯同样为品牌打造全国化爆品增加了难度。据企查查数据,目前我国有超6.8万家状态为存续、在业、迁入、迁出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近5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超半数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

同时,预制菜也并非一个高准入门槛的行业,容易出现同质化产品。以极具时令特色的预制菜举例,无论是夏天的龙虾还是春天的青团,几乎各家平台都会上线类似的产品。更不必说日常的馄饨水饺、家常快手菜等产品系列。

此外,目前我国C端预制菜发展虽然赶上了风口,且生鲜平台依靠自身品牌打造也能拥有较大的加价空间。但预制菜同时也存在很多挑战与问题,比如食品加工技术与安全、食品信息标准、菜品丰富度、冷链运输技术等,都需要企业投入资金与人效进行建设与管理,使预制菜更加标准与安全。

尽管问题重重,但对于生鲜电商们而言,预制菜则是可以继续加码发展的“第二曲线”,当下,虽仍无法得知预制菜具体为生鲜电商带来了多大的盈利提升,但其引起的关注,足以继续吸引资本的驻足和加入。

《零售圈》了解到,2022年预制菜领域共发生了31起融资项目。

从融资轮次来看,2022年,预制菜赛道融资轮次在A+轮及以前的融资项目最多,共16起,占比约52%。从融资金额来看,2022年预制菜企业获融资金额大多集中在千万级别,共13起,占比约42%;百万级和亿级融资项目各5起,共占比32%。从投资机构来看,不乏有百度风投、源码资本、中金资本、华兴资本等知名机构,而有些机构已经是多次对预制菜领域进行了加注。

这说明,未来在生鲜电商平台自身发力及资本加持下,预制菜与生鲜电商的结合,还是很有想象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圈”(ID:retailsphere),作者:戈多,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预制菜是不是生鲜电商“全村的希望”?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零售圈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