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DT财经
+ 关注
2023-07-21 14:08
664次阅读
它背后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今年暑期档票房,就像一场接力赛。

先是《消失的她》以8天17亿票房率先点燃市场热情,而后《八角笼中》在7月8日夺下日冠并连续霸榜一周。到了7月16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发力,以1.4亿票房挤下《八角笼中》,问鼎日冠宝座。

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在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中,《长安三万里》票房暂列第三,且力压《铃芽之旅》与《灌篮高手》,成绩算得上亮眼。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上映前,媒体根据其背后的制作公司“追光动画”过去的表现,预测此次票房在4-5亿左右,但截止至目前该片票房已破8亿,正向着10亿大关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追光动画成立十年以来第一次单日票房破亿。曾被称为“中国皮克斯”的追光动画,这次距离梦想更近了吗?

追光动画成立十年,一共出品了八部影片。

以《白蛇:缘起》为分水岭,追光动画的十年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前一半的关键词是“家人”,后一半则是“成人”。

故事最早还要从2011年讲起,那时候,时任土豆网CEO的王微在谈及土豆网进入动画电影领域时,表示“能做出美丽精致得像Pixar(皮克斯)作品水准的、了不起的动漫公司,是我们的目标。”

2013年,离开土豆网、成立追光动画的他,延续了对“中国皮克斯”之梦的追逐,以打造能让中国家庭在一起看的、合家欢原创电影为目标。

 “备五年的钱,至少做三部影片,片子间隔不能太长”。王微把这种做法称为掷骰子,“掷一次可能会输,那我多扔几次,才有机会赢”。

可惜在最开始,《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这三部电影,以三连扑告终。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直到成立的第六年,追光动画才终于赌对了《白蛇:缘起》。

与主打合家欢属性的《小门神》们不同,《白蛇:缘起》并不是一部适合低幼年龄观看的动画电影,相反它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有了自来水们不遗余力的安利声援,《白蛇:缘起》票房逆势上扬,最终以4.68亿成为追光动画第一部票房破亿的电影。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白蛇》为追光动画带来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翻了过去的追光动画。

自此以后,追光动画放弃了“合家欢”,依托中国传统故事文本做内容,讲给以青少年为主的受众群体。将传统故事文本分为:“新传说”“新神话”与“新文化”三大体系。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追光动画的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 )

让追光起死回生的《白蛇》与其姐妹篇《青蛇》属“新传说”、赛博风的《哪吒重生》与《杨戬》算“新神话”、《长安三万里》则是“新文化”的开篇之作。

从票房及反馈来看,十年磨一剑的《长安三万里》做得不错,它的视效及画面呈现,几乎获得了一致认可,“就算是当风景动画看,这168分钟也算值得”。

加之《长安三万里》这次没有完全走成人向路线,不少父母将其作为带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亲子电影,“虽然孩子看不懂,但能跟着背背唐诗也好”。

追光动画,其实是一家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公司。

它的工业化制作能力,在国内算得上一流。从《白蛇》开始几乎每年一部动画电影的稳定产出,视效方面一直有突破且成本控制在1亿左右,就是佐证。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的黄鹤楼 / 豆瓣电影 )

但它的剧本,是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被观众诟病的短板。

而这块短板背后,与创始人王微的左右为难有关。

时下能够成功捕获观众的剧本,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谋篇布局讲个好故事吸引观众;另一种则是将时下热门话题糅杂在作品中,直击观众痛点,带来爽感。

后者的集大成者,自然是最近风光无限、把自己定位成产品经理的陈思诚。曾将“打造中国皮克斯”作为梦想的王微则不同,他有属于文艺青年拧巴的一面。

早年间,王微是追光动画的编剧,《小门神》《阿唐奇遇》及《猫与桃花源》由他亲自操刀。在《白蛇》后王微宣布退居幕后,将决定权交给年轻人,实际上他还是以不同化名介入剧本的整体把控。

这就导致追光的剧本,总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对于真正爱看好故事的人,它逻辑不够严谨,喊口号的地方太多,想要讲的东西太杂;而对于需要爽感的观众,它又总是隔靴搔痒,差那么一点。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VS李白 )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有人认为电影的题材是好的,但是编剧试图在电影中塞入太多东西,导致整体节奏有些拖沓。

“竟然想在3个小时的电影中讲清楚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还穿插介绍了杜甫、王昌龄、孟浩然这么多风流人物,这是很难做好的”,高杉杉(化名)说。

但整体来看,《长安三万里》的评价还是夸赞大于批评。

《长安三万里》打破了追光动画过去的票房纪录,也比之前收获了更好的口碑。

这背后,是追光动画从三连扑到单日破亿的逆袭故事,也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之路的缩影。

国产动画电影与欧美、日本相比,存在着起步晚、工业化程度弱等问题。目前动画电影票房榜单上,进口动画电影的优势仍相对明显,但国漫也正在上升之路上。

这其中,既与工业化体系的成熟,优质人才愿意在该领域继续产出好内容有关,也与国漫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故事讲述模式有关。

必须承认,国内活跃的动画人多受迪士尼、皮克斯等欧美、日本动画公司影响深刻。就像追光动画的王微创业之初,也以皮克斯作为标杆,试图复刻好莱坞动画大片的模式。

但追光动画前三部电影败北的事实也证明,尽管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国内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但好莱坞模式与国产动画电影并不适配。

相反,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等高票房动画电影中,我们发现——

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属于中国本土的新故事,反而更能吸引观众对国漫的关注。

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于观众而言耳熟能详,天然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人物虽然是旧的,但故事往往是新的,不一样的解读方式,也提供了更多新鲜感。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是国人熟知的少年英雄,但电影中赋予了他“生而为魔”的悲剧宿命,并重新塑造了原著中反派敖丙的形象,让他与哪吒成为朋友对抗命运,“传统又反传统”的故事构建方式,获得的观众共鸣更大。

追光动画的“新文化”“新神话”“新传说”三大体系,也同样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的产物。从《白蛇:缘起》到《长安三万里》,都证明了这样的创作方式是有效的。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谈到大唐盛世,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李白、杜甫这些被唱诵千年的大诗人,而电影最终以高适作为主人公、和李白相互对照,确实是个反常规的切入点。

观众调侃,高适和李白仿佛是唐朝的小镇做题家和网红天才。在两人一生的对比中,人们能看到“捷径不为寒门设”的时代背景下,下位者的身不由己;也能从他们的一生中,看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过去,提到好莱坞动画,我们总会想到“冒险”“合家欢”;日本动画,则多与细腻的情感故事有关。

现在,提到国漫,“传统”“文化”也正成为独树一帜的标签。

从整体工业化程度、剧本打磨、投入产出比等维度来看,国漫正在崛起。有了“传统”这片土壤的滋养,国漫长成参天巨树,只是时间问题。

正所谓“旧瓶装新酒”,“瓶”是视觉、特效,是吸引观众的手段,“酒”是角度、故事。如何在传统故事中找到新的角度,而非简单复述人人皆知的故事,是国漫接下来要打通的任督二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关注文娱的DT,36氪经授权发布。

它背后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今年暑期档票房,就像一场接力赛。

先是《消失的她》以8天17亿票房率先点燃市场热情,而后《八角笼中》在7月8日夺下日冠并连续霸榜一周。到了7月16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发力,以1.4亿票房挤下《八角笼中》,问鼎日冠宝座。

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在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中,《长安三万里》票房暂列第三,且力压《铃芽之旅》与《灌篮高手》,成绩算得上亮眼。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上映前,媒体根据其背后的制作公司“追光动画”过去的表现,预测此次票房在4-5亿左右,但截止至目前该片票房已破8亿,正向着10亿大关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追光动画成立十年以来第一次单日票房破亿。曾被称为“中国皮克斯”的追光动画,这次距离梦想更近了吗?

追光动画成立十年,一共出品了八部影片。

以《白蛇:缘起》为分水岭,追光动画的十年被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前一半的关键词是“家人”,后一半则是“成人”。

故事最早还要从2011年讲起,那时候,时任土豆网CEO的王微在谈及土豆网进入动画电影领域时,表示“能做出美丽精致得像Pixar(皮克斯)作品水准的、了不起的动漫公司,是我们的目标。”

2013年,离开土豆网、成立追光动画的他,延续了对“中国皮克斯”之梦的追逐,以打造能让中国家庭在一起看的、合家欢原创电影为目标。

 “备五年的钱,至少做三部影片,片子间隔不能太长”。王微把这种做法称为掷骰子,“掷一次可能会输,那我多扔几次,才有机会赢”。

可惜在最开始,《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这三部电影,以三连扑告终。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直到成立的第六年,追光动画才终于赌对了《白蛇:缘起》。

与主打合家欢属性的《小门神》们不同,《白蛇:缘起》并不是一部适合低幼年龄观看的动画电影,相反它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有了自来水们不遗余力的安利声援,《白蛇:缘起》票房逆势上扬,最终以4.68亿成为追光动画第一部票房破亿的电影。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白蛇》为追光动画带来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翻了过去的追光动画。

自此以后,追光动画放弃了“合家欢”,依托中国传统故事文本做内容,讲给以青少年为主的受众群体。将传统故事文本分为:“新传说”“新神话”与“新文化”三大体系。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追光动画的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 )

让追光起死回生的《白蛇》与其姐妹篇《青蛇》属“新传说”、赛博风的《哪吒重生》与《杨戬》算“新神话”、《长安三万里》则是“新文化”的开篇之作。

从票房及反馈来看,十年磨一剑的《长安三万里》做得不错,它的视效及画面呈现,几乎获得了一致认可,“就算是当风景动画看,这168分钟也算值得”。

加之《长安三万里》这次没有完全走成人向路线,不少父母将其作为带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亲子电影,“虽然孩子看不懂,但能跟着背背唐诗也好”。

追光动画,其实是一家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公司。

它的工业化制作能力,在国内算得上一流。从《白蛇》开始几乎每年一部动画电影的稳定产出,视效方面一直有突破且成本控制在1亿左右,就是佐证。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的黄鹤楼 / 豆瓣电影 )

但它的剧本,是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被观众诟病的短板。

而这块短板背后,与创始人王微的左右为难有关。

时下能够成功捕获观众的剧本,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谋篇布局讲个好故事吸引观众;另一种则是将时下热门话题糅杂在作品中,直击观众痛点,带来爽感。

后者的集大成者,自然是最近风光无限、把自己定位成产品经理的陈思诚。曾将“打造中国皮克斯”作为梦想的王微则不同,他有属于文艺青年拧巴的一面。

早年间,王微是追光动画的编剧,《小门神》《阿唐奇遇》及《猫与桃花源》由他亲自操刀。在《白蛇》后王微宣布退居幕后,将决定权交给年轻人,实际上他还是以不同化名介入剧本的整体把控。

这就导致追光的剧本,总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对于真正爱看好故事的人,它逻辑不够严谨,喊口号的地方太多,想要讲的东西太杂;而对于需要爽感的观众,它又总是隔靴搔痒,差那么一点。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VS李白 )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有人认为电影的题材是好的,但是编剧试图在电影中塞入太多东西,导致整体节奏有些拖沓。

“竟然想在3个小时的电影中讲清楚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还穿插介绍了杜甫、王昌龄、孟浩然这么多风流人物,这是很难做好的”,高杉杉(化名)说。

但整体来看,《长安三万里》的评价还是夸赞大于批评。

《长安三万里》打破了追光动画过去的票房纪录,也比之前收获了更好的口碑。

这背后,是追光动画从三连扑到单日破亿的逆袭故事,也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之路的缩影。

国产动画电影与欧美、日本相比,存在着起步晚、工业化程度弱等问题。目前动画电影票房榜单上,进口动画电影的优势仍相对明显,但国漫也正在上升之路上。

这其中,既与工业化体系的成熟,优质人才愿意在该领域继续产出好内容有关,也与国漫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故事讲述模式有关。

必须承认,国内活跃的动画人多受迪士尼、皮克斯等欧美、日本动画公司影响深刻。就像追光动画的王微创业之初,也以皮克斯作为标杆,试图复刻好莱坞动画大片的模式。

但追光动画前三部电影败北的事实也证明,尽管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国内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但好莱坞模式与国产动画电影并不适配。

相反,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等高票房动画电影中,我们发现——

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属于中国本土的新故事,反而更能吸引观众对国漫的关注。

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于观众而言耳熟能详,天然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人物虽然是旧的,但故事往往是新的,不一样的解读方式,也提供了更多新鲜感。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是国人熟知的少年英雄,但电影中赋予了他“生而为魔”的悲剧宿命,并重新塑造了原著中反派敖丙的形象,让他与哪吒成为朋友对抗命运,“传统又反传统”的故事构建方式,获得的观众共鸣更大。

追光动画的“新文化”“新神话”“新传说”三大体系,也同样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的产物。从《白蛇:缘起》到《长安三万里》,都证明了这样的创作方式是有效的。

以《长安三万里》为例,谈到大唐盛世,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李白、杜甫这些被唱诵千年的大诗人,而电影最终以高适作为主人公、和李白相互对照,确实是个反常规的切入点。

观众调侃,高适和李白仿佛是唐朝的小镇做题家和网红天才。在两人一生的对比中,人们能看到“捷径不为寒门设”的时代背景下,下位者的身不由己;也能从他们的一生中,看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过去,提到好莱坞动画,我们总会想到“冒险”“合家欢”;日本动画,则多与细腻的情感故事有关。

现在,提到国漫,“传统”“文化”也正成为独树一帜的标签。

从整体工业化程度、剧本打磨、投入产出比等维度来看,国漫正在崛起。有了“传统”这片土壤的滋养,国漫长成参天巨树,只是时间问题。

正所谓“旧瓶装新酒”,“瓶”是视觉、特效,是吸引观众的手段,“酒”是角度、故事。如何在传统故事中找到新的角度,而非简单复述人人皆知的故事,是国漫接下来要打通的任督二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关注文娱的DT,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10亿票房背后,谁成就了《长安三万里》?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DT财经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