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电车通
+ 关注
2023-07-24 09:51
533次阅读
汽车软件付费的正反两面。

2020年8月19日,广汽蔚来宣布,硬件综合利润不高于1%。

前段时间,尚未发布的小米汽车内部人士也透露,硬件利润不会超过1%。继宣布手机硬件利润不超过5%之后,小米似乎要在汽车领域实行相同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小米汽车)

当然,车企不是来做慈善的,既然硬件几乎没有利润,那么就要从软件方面把利润赚回来。可是,软件收费真的合理吗?

在小通看来,软件收费对于消费者而言唯一的好处在于,硬件净利润下降后,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车,至于软件付费项目要不要开通,则可以自己选择。

至于坏处,那可太多了。

小通反对软件收费,最核心的因素在于,我们明明已经为硬件付费过了,却可能仍要为软件付费。

例如特斯拉方向盘加热、宝马座椅加热、奔驰后轮转向灯功能,明明汽车硬件支持,不付钱却无法开通。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特斯拉)

车企需要考虑整体成本,不可能硬件不收费,只收软件费用。广汽蔚来、小米号称硬件利润不高于1%,如果有硬件不收费,那么汽车大概率会是买一台亏一台。至于依靠软件收费盈利,谁都无法确定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汽车的软件功能,硬件与软件重复收费几乎是板上钉钉。

更关键的是,许多功能还不是买断制,而是订阅制度,例如奔驰EQS的后轮转向价格4998元/年,特斯拉的FSD也从买断制改成了订阅制。这是小通担心的第二个问题,车企将买车变成了租车。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pixabay)

其实手机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许多App将收费制度从买断制改为订阅制,但应用市场有非常丰富的类似应用,甚至还有一些免费的,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汽车就不同了。我们并不能随意更换汽车的硬件,不开通订阅,就真的无法使用某些功能。

大量基础功能改为订阅制后,我们每年可能要花费上万元用于解锁这些应用,明明全款买了一台车,为什么还要背负“车贷”?

小通担心的第三个问题则是,车企硬件赚了大量利润,依然不肯放弃软件收费。小米汽车曾宣布手机硬件综合利润不超过5%,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却显示,手机毛利润已达11.2%。其实没有数据我们也能看出来,小米手机每年618、双11降价都远不止5%,利润又怎么可能不超过5%。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小米手机)

放到汽车领域同理,我们并不清楚汽车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不排除某些车企一边赚取高额硬件利润,还能一边用硬件利润率低当做营销的噱头。想让消费者相信,车企必须更加公开透明。

软件收费有点像游戏行业的DLC收费规则,最初玩家怒斥DLC不合理,明明付钱了,却不能体验游戏的所有玩法。游戏公司通过提升本体可玩性的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即使我们不买DLC,主线剧情和玩法依然不会缺失,DLC只是丰富玩法的点缀。

但很快情况就变了,DLC从汽车的摆件装饰变成了方向盘、轮胎,不买DLC就无法正常游戏。小通担心汽车行业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开通软件订阅,汽车会像多年前的老爷车一样,只具备最基础的驾驶功能。

我们花了大价钱买的车,不额外每年支付“车贷”,就会跟多年前的老爷车没什么区别,那我们为什么要买它?

好在,并非所有车企都支持软件收费。

提到软件收费的车企,小通首先想到的就是特斯拉FSD,当前价格已高达1.5万美元/年。宝马、奔驰等海外豪华品牌同样热衷软件收费,而且部分车型甚至远程开个空调都要收费。

回到国内,软件收费情况也有,但主要集中于造车新势力,例如蔚来汽车BOP+(增强领航辅助)已于7月1日开启收费,380元/月,相较于特斯拉的FSD确实不算贵,但一年4560元也不少了。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蔚来汽车)

蔚来CEO李斌是易车网创始人,互联网行业出身的他敏锐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凭借多年与消费者打交道的经验,他创办了蔚来汽车,定位高端市场,打算用服务征服消费者。然而提供服务需要成本,蔚来汽车却至今未能盈利,选择软件收费或许也是为了降低亏损。

巧合的是,与蔚来先天状况差不多的造车新势力理想,却公开反对汽车软件收费。理想汽车CEO李想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也曾多年与消费者打交道,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认知,理想汽车目前产品定位全部是“奶爸车”,适合拥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家庭用户,增程式系统也不会有续航焦虑。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理想汽车)

李想曾表示,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并非增值功能,而是基础性的系统,不该收费。按照李想的理解,所有硬件自带的功能,都是基础系统功能,都不该收钱。

就冲李想这个态度,“活该”理想汽车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有不少创始人、高管是互联网行业出身,他们拥有软件收费的思考方式并不奇怪,许多手机游戏、App本身就采用涸泽而渔的收费方式,压根不打算留住用户,大不了换个UI、换个名字重新上架。

传统车企则相反,他们的产品普遍拥有适配App不多的问题,似乎有些不适应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但在基础功能方面,传统车企一般不会采用软件收费。

消费者们担心的地方在于,当车企看到了软件收费的甜头,会不会集体选择软件收费,令消费者无法规避。

与实体产业相比,软件产业的利润率要高得多,这也是许多车企开启软件收费模式的原因之一。

不过小通敢大胆的说,国内软件收费注定无法成为主流。小通的理由主要有二,第一,传统车企基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造车新势力能够活到最后的没有几个。或许传统车企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不如造车新势力,但对于消费者的了解绝对远超绝大多数新势力,他们明白软件收费对于口碑的影响,不是所有车主都能像特斯拉粉丝一样将车企奉为信仰。

2022年小鹏汽车曾一度宣布XPILOT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付费升级,但很快又官宣改为标配,放弃了软件收费。小鹏汽车也明白,就算想要软件收费,也要等到销量足够多,消费者产生依赖性才行。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图源:小鹏汽车)

小通不看好软件收费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国外。前段时间大众ID.4因国内售价比欧洲低,导致许多欧洲消费者心里不平衡,在网上吐槽大众。其实大众也是没办法,中国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价格稍微高一点,就可能卖不出去。

中国汽车市场非常开放,欢迎全球各国车企入场,但时至今日,只有德系和日系在中国表现较好,美系一般,韩系、法系则表现较差。而海外许多国家有限制政策,例如近期李斌就对美国不允许蔚来汽车进入当地市场感到不满。

一些豪车车主可能对于订阅付费的费用不敏感,大众肯定却无法接受订阅付费,或许豪车未来会有许多付费解锁的功能,但中低端车型大概率没有。15万买了一辆车,每年还要花1.5万用于开通自动驾驶、远程控制、座椅通风/加热,想想都不可能。

封面图源:特斯拉

本文来自「电车通」,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互联网时代,买车=租车?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电车通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