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中国诞生79个大模型,但头部独角兽选择裁员
200天,79个,10亿参数规模。
在过去半年多里,中国大模型创业一路狂飙,堪比“百模大战”。
科技部《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发布79个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
可随着新鲜感褪去,流量减少,不少大模型企业突然宣布裁员。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的ChatGPT正式发布,一鸣惊人,短短2个月便用户过亿。AIGC、大模型等新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2023年7月19日,Meta宣布,将与包括微软在内的主要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合作,推出新一代开源大模型Llama 2。
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使用其免费的开源模型。
在Meta的内卷下,目前尚在研发大模型的公司就遭殃了,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估计得白费。
国内的“战况”同样相当激烈。
2023年3月,百度正式发布“文心一言”,紧接着美团、华为、阿里等大厂也纷纷入局“大模型国家队”。
据统计,200天,中国国内就诞生了超过100款,各式各样的大模型。
这么多大模型中,同质化无法避免。
如:华为的盘古、京东的言犀,已开始卷细分垂直市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指导。
当下大众新鲜感褪去,大模型终将迎来泡沫化的滑坡,在卷生卷死的行业中,是否继续走下去,是一大难题。
7月4日,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发布数据称,ChatGPT 6月份的全球访问量环比降幅9.7%。
此外,用户使用ChatGPT的时长也下降了8.5%。
人们猜测,ChatGPT访问率下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们放暑假了!
此前,在线课程供应商 Study.com 向 1,000 名 18 岁以上的学生发起一项调查,询问他们使用 ChatGPT 的情况,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会使用ChatGPT写作业。
大学生:放假中,勿扰。
同一时间段,一则裁员通告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成立18个月的AI独角兽Jasper,7月12日发布公告称:开始裁员!
行业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有动力和专注力来全力抓住机会,Jasper决定裁员重塑自身团队,裁掉的还是业内最早构建、营销和支持人工智能产品的人。
目前AIGC如日中天,A股也还在爆炒AI大模型上海刚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盛况空前,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AIGC正是用人之际,甚至有消息称,百万年薪也招不到AI人才。
Jasper此时裁员,反差确实有点大,显然Jasper正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Jasper公司旗下主要产品为JasperAI,是一款收费的内容写作工具。
它拥有60多个文案模版,支持26种语言,帮助用户总结长篇内容、利用AI生成100%原创内容。
GPT-3推出,Jasper凭借API推出营销工具,逐步升级迭代后拥有了大批客户。
但随着ChatGPT推出免费的基础服务,和20美元每月的Plus服务,使得本就是GPT套壳的Jasper瞬间失去优势。
Jasper不得不宣布裁员,以集中资源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大学生:这锅我可背不了!
像Jasper一样,在大模型元年乘着热度崛起,又可能迅速倒下的,还有不少。
Mutiny便是近期第二家宣布裁员的AI初创公司。
据报道,Mutiny上月底裁员约 30%。它也曾风光无限,去年Mutiny宣布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6亿美元。
再看看国内,昔日初代目AIGC明星公司影谱科技,也被爆已面临经营不善、运营停摆的窘境。
有媒体称影谱已断掉公司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缴纳,公司对于不少员工工资的发放也一再拖延。面对这种情况,公司不少员工辞任出走。
国盛证券曾估算GPT-3 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 140 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甚至在 200 万美元至 1200 万美元之间。
当下社交媒体上对于大模型的热烈讨论,营造出了“AI大模型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投资热潮”的情形。对于大模型创业公司而言,在如此好的市场下,完全不用担心大模型投入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
投资方固然乐意了解大模型、参与模型研发调研项目、出席AIGC相关展会,但在投资上他们会十分谨慎。
失去了新鲜感支撑的大模型,用户流失,其专业性与商业性方面的缺点就暴露出来。盈利能力差,投资方固然会慎重考虑。
AI大模型在“资本圈”的实际热度,被严重高估了。
就好比曾有10亿美元独角兽估值的光年之外,在王慧文因抑郁症而离岗之后,即便美团出资100%收购,其光环也慢慢褪去。
像光年之外这样背靠“大势力”的企业,也只是不赚不赔,更何况是其他小企业呢?
此前,百度投入AI已经12年,在人工智能刚开始被大家讨论的时候,百度就已经在该领域默默耕耘两年多,研发费用将近23亿元。
但相比于高昂的开发成本,目前大模型用户付费意愿较低。
所以,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大厂,也会有面临危机的时刻。在专业化后,如何拥有明确的应用场景以及清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大模型创业的聚焦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厂以外的企业们失去了“参赛资格”。
相反,随着大模型的开源,越来越多的机会给到了应用层,丰富产业应用场景实践能力也同样重要,“百模大战”并非只有大厂能赢。
互联网流量红利耗尽之后,在内卷与外压下,大模型要做的其实就是专业化与商业化。
一个是立足之本,一个是发展之需。
即便目前已有“百模大战”之势,但登顶后的泡沫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大模型公司洗牌。
“百模大战”开始,属于大模型的历史也才真正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奇偶工作室”(ID:jiou233),作者:一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