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SaaS厂商,进入决赛圈

产业家
+ 关注
2023-07-27 10:03
1.1w次阅读
风浪越大,鱼越贵

在愈发需要降本增效的节点,数字化的价值也更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审视,这种重视不再是之前或有或无的可选项,而是基于真正人效比维度的必选项 

SaaS行业,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以HR SaaS赛道为例,7月中旬,“钉钉推出新一代组织管理工具「钉钉HCM+」”一则消息,使得HR SaaS这个赛道再次引起关注。

有人入场,也有人退场。与钉钉入局同步发生的是,一部分HR SaaS垂直企业“紧衣缩食”,寻找自己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这种业态不仅存于HR SaaS行业,在今年诸多宏观因素下,这种状态和思考正在成为大部分SaaS企业的常态。

风浪越大,鱼越贵。

在愈发需要降本增效的节点,数字化的价值也更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审视,这种重视不再是之前或有或无的可选项,而是基于真正人效比维度的必选项。

HR在其中是一个足够鲜明的样本。2023,伴随着钉钉、飞书等企业的不断进入,HR对应的SaaS赛道在进行的恰是一轮新的淘汰赛,甚至从某种层面来看,它代表的不单纯是HR行业的变化,也更是整个中国SaaS行业的新航向。

变化正在发生。

“目前在一些项目上,只剩下部分技术人员。”某HR SaaS厂商前员工告诉产业家。而与其他HR SaaS厂商内部人员的谈话了解到,如今HR SaaS企业的调整动作可谓是频频发生,这些调整也更包括部分融资轮次靠后的厂商。

但调整背后,新的增量动作也更在发生。

具体来看,首先钉钉发布「HCM+」产品,将产品锚点立于将数字化渗透到每个人,进入到组织内部,优化组织的工作。

从底层来看,钉钉「HCM+」产品背后,更多价值在于,加大数字化对人的渗透,这其实也十分符合钉钉平台化的定位与责任。而对于协同办公厂商而言,其平台本身属性就与HCM有着天然的融合度,优势较大。这样的布局,也将为其平台上的伙伴、自身带来更多营收。

一级市场中,作为“HR SaaS第一股”的北森,也更对外传递出面向新能源等垂直赛道的行业解决方案,在通用一体化之上,基于新能源、出行等垂直赛道进行精细运营。

其次,一些厂商开始更加积极的拥抱先进底层技术,打造自己的长板。

“未来10年,组织的竞争力取决于组织内‘人+AI’的结合深度,对于已经有产品、有客户、有场景的 SaaS 厂商来说,应该All in 这个方向。”

在产品力、服务力上,Moka将重心放到了AI技术上,同时打造了AI原生的HR SaaS产品Moka Eva。

这种改变不仅在于对新技术的拥抱,还体现在产品上。例如招聘起家的Moka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客户的深度需求,面向300到2000人规模的中型客户提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对其而言,“无论是‘一体化’还是‘单模块’切入,都有独特价值。”

除此之外,Moka告诉产业家,“跨国企业、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客户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针对这一现象,肯耐珂萨也同样早早感知到。

“我们从去年开始,客户方向开始逐渐向芯片、半导体,还有造车以及和造车相关的新能源,包括目前生物医药这些行业转移。

肯耐珂萨高级副总裁William对产业家说,新崛起的这部分客户,冲掉了我们原本在房地产、互联网消费品等领域面临的增长放缓的困局。

目前,肯耐珂萨核心产品仍有50%的增长。

抛开大环境的因素,这种变化背后,隐藏的是HR SaaS多年发展过程中的桎梏。如今,降本增效已然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此需求下,务实的企业正在将其一一铲除。

这似乎暗示着,2023年,HR SaaS赛道的头部效应或将愈发明显,已然进入决赛圈。

“是不是数字化,不是企业最关心的,企业关心的是你有没有真正帮到他。”在William眼中,无法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数字化,毫无用处

其实在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部署SaaS软件是为了完成相关指标。这一点从国内企业的数字化渗透率就可见一斑。数据显示,国内制造业数字化的渗透率仅为19.5%,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伴随着降本增效的新指标,市场招聘需求的开始降低,招聘产品的增长开始停滞。

“招聘、测评是今年的重灾区。”William表示。

加之以往HR SaaS的客户多来自于互联网、金融、消费、房地产等行业。然而这些行业在HR SaaS上的预算,已经逐渐达到上限。

目前来看,AI大模型产业落地逐渐火爆,人力资源管理与AI结合让企业看到了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而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崛起,使得这些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高。

这也说明了为何北森最近不断增加自身新能源行业一体化产品;Moka积极投身AI,扩展产品线,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肯耐珂萨的客户方向转向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

而与HR SaaS强绑定的协同办公厂商,也有其自身的考虑。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提高营收、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过去大部分企业通过KPI体系,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增长。然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很多企业的增长普遍进入“平台期”,OKR作为一种新的激励体系成为一种解法。

然而OKR作为一个舶来品,目前在国内的情况仍然是“水土不服”。OKR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业务庞大、繁杂的大型企业,其靠原本粗放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实现高增长。OKR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国内大型企业对于OKR的认知或者认可度并不高。

其实,在国内飞书的OKR体系一直站在行业金字塔尖,深受中小型企业的青睐,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较难渗透大型企业,飞书为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这也是钉钉入局的原因。加之在钉钉的客户群中,大型客户OKR管理需求也在不断被提出,打造适合国内大型企业的OKR管理体系,逐渐变得“有市可依”。

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之下,数字化难以深层次渗透企业,人成为关键,钉钉想要打入企业内部,HR SaaS这步棋,已经到了落子的时间。

客观来看,钉钉、Moka、肯耐珂萨三者有着相似的共同点,即跟着客户需求跑。

值得注意的是, Moka CEO李国兴研究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攻方向为AI。回国创建Moka后,便于2018年组建AI团队,持续研发AI在HR SaaS领域的落地和应用;而肯耐珂萨早在前几年,便已经渗透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有着较多的行业经验和数据积累;钉钉的HCM+产品,则是阿里巴巴多年组织管理经验下的产物。

总体来看,赢面较大的,依旧是那些有行业积累、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厂商。这不是HR SaaS厂商的选择,而是客户的选择,比拼的是HR SaaS厂商能否有能力接住这个选择。

在企业发展遇险的当下,讲故事已经成为过去时。

在国内,大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大,业务繁多,组织管理往往较为规范,在信息化时代,往往都已经部署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更换系统的费用较高,所以很多大型企业通常会选择部署HR SaaS,补全某些模块。

标准的一体化产品很多时候,不是大型企业的第一选择。

反观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组织管理较为大型企业简单,更偏向于一体化的HR SaaS。

目前,HR SaaS领域,很多厂商的产品处于“既要也要”的形态。导致厂商发展重心不明确,被厂商的需求牵着走。

一个趋势是,在如今的业态下,将倒逼HR SaaS厂商的产品形态奔向两极,一个是为了留住客户,将产品的定制化进行到底;一个是为了减轻重交付下的巨额人力成本、资金成本,产品奔向行业标准化。

“有人认为一体化是行业的终极形态,但往往实际情况是没有一家服务商会把所有的产品都做到极致。”

对于Moka而言,企业首先要解决单一业务方向的一些痛点和问题,进而考虑更全盘的打通,从而实现更大价值的发挥。

对于肯耐珂萨而言,轻交付亦或是重交付,是一个没必要纠结的事情。

“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标准化的难度会越来越高。超过3000人,无论厂商如何标榜,实质上很难做到轻量化交付。”William认为HR SaaS的产品形态,不是由企业复杂度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厂商的选择。

正如一个做标准化产品的厂商,非要去解决3000人员企业在组织管理上的问题,必然是要遭受“社会的毒打”。

从这点来看,很多HR SaaS厂商所认为的“被厂商的需求牵着走”,也是厂商选择的问题。

今年,越来越多的HR SaaS厂商正在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另外一个趋势是,随着国内企业降本增效需求加大,数字化逐渐渗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将愈发标准化,HR SaaS厂商也将坚持产品行业标准化这条路,成为一个“教育企业”的角色,这也正是钉钉和飞书等企业的机会。

其实,北森最近强调的行业一体化,便是在轻量定制的前提下,践行这一模式,这也是其频频获取KA客户的关键。

国内的企业差异化很大,例如金融和制造业。未来一个HR SaaS产品的行业版,将是HR SaaS标准化、轻量化的理想状态。

总体而言,当下HR SaaS赛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一个新的良性模型也更在成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产业家”(ID:chanyejiawang),作者:产业媒体,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HR SaaS厂商,进入决赛圈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产业家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