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心中本无恨,无奈网友记旧仇
都以为他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2023刚过半,吼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那个男人杀回了乐坛,并用一首《罗刹海市》几乎让年歌评选失掉悬念。
经不嫌事大的网友扒词拆解,《罗刹海市》现已被群众封为刀郎反击十余年同行恶评的“复仇曲”。网友打卡式轮番拜访那英、杨坤、汪峰、高晓松的抖音评论区,缔造了几百万网友“为刀郎鸣不平”的社媒奇观。
细品《罗刹海市》,52岁的刀郎音乐修为大增。歌词灵感取自《聊斋志异》“马骥误入美丑颠倒罗刹国”一辑(新专《山歌廖哉》创作也大多取材《聊斋》),编曲混搭雷鬼与天津时调靠山调,唢呐声铺陈朗朗上口的曲调,嬉笑怒骂间便勾勒一篇讽刺小品。
就冲这“没点文化都听不懂”的歌词,加之结尾cue到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解读其为暗讽同行之作,未免看低了《罗刹海市》的文本格局。可毕竟当年刀郎被贵圈排挤的八卦无人不晓,世人还是更愿相信:这小子就是回来复仇的!
刀郎心中本无恨,无奈网友记旧仇。刀郎事件折射的“行业问题”颇值得玩味:为何正是你们主流排挤的“草根歌手”,出了张最具唱片工业匠心精神的专辑?为何在短视频音乐唱主角的时代,亦是这位“草根歌手”拉高了“神曲”的音乐性标准?
“文人骂人,句句刨坟,十年封刀,拔刀封神”、“这歌一步蹬了高,十步杀了鸡,百步穿了杨、千步蹬了峰”、“从此后,坤无言,峰无语,那无声,晓松无影又无踪”……
一首《罗刹海市》引发全体网友“为郎写诗”,一己之力带动同行社媒关注度疯涨(最新战报:那英抖音置顶视频评论量已破了269.7w)。这些天让各大平台笑醒的刀郎话题,比顶流明星八卦还好使。
迥异于历代神曲,《罗刹海市》的话题钥匙就是歌手八卦。坚信复仇说的网友搬出的最硬证据,是歌词一句“未曾开言先转腚”。要知道,“转腚”这个并不文言的说法,若非影射《好声音》转转椅的那英,放进流行歌确实太违和了点。
00后这里要问了:
刀郎和那英啥仇啥怨呢?
一切要从一段陈年往事说起。
千禧年初,刀郎携首专《2002年的第一场雪》爆杀乐坛,出手就以270万张破了内地专辑销量纪录。但在那个明星还能无话不说的年代,歌词直白(譬如“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销魂”)、唱法通俗(搁现在说就是“洗脑”)的刀郎歌曲,成了主流音乐圈捍卫精英审美的攻击靶子。
那英:“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杨坤:“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汪峰:“这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悲哀”…… 面对刀郎,当年的歌手脱口而出了太多今天看来超敢说的“真话”,且以上几句都是评奖采访等场合说出的实锤。
坊间更常年流传两句损刀郎更狠的话——“听刀郎歌的人都是农民”和“我会把刀郎专辑直接扔进垃圾桶”。尽管这两句出处已不可考、且被正主们反复辟谣,但这些话能广为流传,似是说中了一些人真实想法。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刀郎确实是被圈内千夫所指,加之刀郎十年如一日社恐、不爱招惹事的性格,沉寂多年的他留给大众一种忍气吞声的悲情印象,于是《罗刹海市》好似成了网友们替刀郎出口恶气的传声筒。
但很显然,除了“未曾开言先转腚”值得怀疑下,网友对《罗刹海市》“复仇说”的解读实在牵强。“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尚可算作谐音“那鹰”,可从“自古公公好威名”联想到兰花指出名的杨坤,说“半扇门楣上裱真情”是暗喻喜摇折扇的高晓松,这怎么不算强行解读呢?
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揣测刀郎,确实很戳网友爱看娱乐圈逆袭爽文的嗨点。但52岁的刀郎不是魏大勋,坐看二十载人生起落的他,忽然在知命之年性情大变,赌上整张专辑清算陈年旧账,这合理吗?
况且,“复仇说”将所有故事简化为个人恩怨,确乎遮盖了《罗刹海市》的真正魅力。毕竟它作为新专辑《山歌廖哉》A面第二首,哪有独立成篇的道理?廖哉,即《聊斋》,“用山歌新唱聊斋”,方才是解析正途。
简单来说,蒲松龄原版的《罗刹海市》,讲一个美少年马骥误入以丑为美罗刹国,越丑的人官做越大,故他与罗刹官员一丘之貉,煤灰抹脸、屡屡扮丑,终名扬十里花场,直致后被排挤辞官,才借海市及龙宫之行做回自己。
刀郎版《罗刹海市》,解构新意有二:一新在视角上颠覆了蒲松龄。马骥在这里超脱于故事外,化身嘲讽达人,讥讽的是当今世情中,扮高雅的马户、又鸟(驴和鸡)常跃居主流,美少年却总名落孙山,可谓忠奸错位、黑白颠倒。
二新在尾段点名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分析学派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是语言与事实的关系。刀郎这里借“所以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的思辨,抨击了当下有人试图用“语言”或“言说”颠倒事实,语言被很多人拿去扭曲事实的怪现状。
这么来看,你当然也可把刀郎解构的罗刹海市,看作是对音乐圈巅峰黑白、滥用话语权的嘲弄,但显然这套文本指涉的讽刺对象,若只框定在音乐圈,格局未免太小了。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把“勾栏”、“公公”的指代符号往深了想,美丑颠倒罗刹国的魔幻,或许恰恰是这世间无处不在的“真相”。
《罗刹海市》暗黑解读至少五层,你在哪一层?讲真,复仇说大行其道的背后,无非是群众爱操心娱乐圈是非的八卦心理作祟。娱乐至死的时代,“最简单粗暴故事”才有被言说、传播的资格,这不悲哀吗?
《罗刹海市》算得上是“一刀封神”。
据音乐平台数据显示,近日《罗刹海市》和刀郎接连冲到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热搜词条的前三名。此外,这首歌同时登上了网易云新歌榜第1名、QQ音乐新歌榜第1名和QQ音乐热歌榜第1名,并带动刀郎新专辑里的《花妖》《颠倒歌》《路南柯》《画壁》《画皮》皆攀至QQ音乐飙升榜TOP20。
多平台流量激增,是神曲诞生的标志。但当2004年“彩铃时代”《2002年的第一场雪》与2023年“短视频时代”《罗刹海市》跨时空交叠,“神曲之王”刀郎的音乐好似历经了数次迭代。
坦白说,从不混圈子、游离于华语唱片工业之外的刀郎,自始至终都是一位“自成体系”的歌手。所以在《罗刹海市》里,我们既能看到刀郎如主流歌手般“打磨音乐”的创作匠心,又能看到他身上主流歌手不具备的接了地气的“神曲体质”。
从不在音乐里自缚手脚的刀郎,在2023年写下《罗刹海市》的最重要启示或许在于,他提醒行业,当下被群众追捧的“神曲”未必就是低品质的代名词。犀牛君衷心希望,以后的原创音乐人最好都能按《罗刹海市》的“神曲标准”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犀牛娱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