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管理咨询出身,有着良好的行业声誉,因此当他推出细分赛道的SaaS产品后,马上受到了热捧。
但问题很快出现,很多用户说不懂怎么使用系统,客户成功团队则抱怨用户问题太多,服务工作量太大。
更可怕的是,他的SaaS产品续费率只有40%(排除企业倒闭的情况),而对于SaaS行业来说,80%才能达到及格线。
明明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进,在产品和服务上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为什么用户还是不满意?
我告诉他,SaaS产品收费相对低廉,不能像传统软件一样依赖人工解决问题。
而必须把产品功能打磨到极致,让用户不依赖服务也可以把产品用起来——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把功能打磨到极致”,这句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很多创业者并不认同 。
比如,某市值近万亿的大厂,2年孵化推出了一款HR SaaS产品。但仅仅商业化3年就宣布终止,并解散产品团队。
原因就在于他们过于强调“先进理念”,但实际的产品能力却严重不足。
当客户发现“先进产品”根本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就会“倒逼”项目团队大量二次开发。
表面上看,是产品的标准化做得不好,但真正的根源是公司高层不懂SaaS,片面追求理念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全面性,却忘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产品无法打动客户,所谓的“先进理念”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本无法落地。
不认可“极致产品”的SaaS公司都有一个特点:产品功能往往大而全。
我有一个前下属,去年底跳槽去了一家国内知名SaaS公司。这家SaaS公司刚经历了2021年的疯狂扩张,以及2022年的疯狂裁员。
我的前下属发现:这家公司以前做了太多产品,涉及了太多行业,但是大部分产品其实都缺乏竞争力,只有不多的客户还在勉强使用。
公司大裁员以后,就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这些产品没有前景,也缺乏人手去迭代,但是因为有客户在使用,就只能勉强运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产品做得太大,功能做得太多,所以才做不到极致。
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100个80分的功能,也比不上1个100分的功能。
一位负责过SaaS出海的朋友做客SaaS星球直播分享,他说:曾经试用一款欧美SaaS,发现了一个逻辑问题。
于是他就给对方写了一封邮件——按照国内的习惯,对方最多回复一封邮件或者电话表示感谢——但是这家SaaS公司给他回复了一封长长的邮件。
邮件首先表示了感谢。然后说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制定了解决方案。
邮件详细说明了解决方案的内容,还附上了一个录屏,以展示解决方案的原型设计。
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国内SaaS和欧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SaaS产品充斥着一堆鸡肋功能,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产品经理无能,而是创业者的经营理念出了问题。
比如,仍然用传统软件的思维来做SaaS,过于强调功能实现,而忽略了产品标准化与用户体验。
再比如,没有严守产品边界,为了拿到融资,简单粗暴的扩充产品线来实现增长。
我认识一位SaaS公司创始人,创业10年一直默默无闻。
我曾经问过他:你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很坚定的回答道:极致的产品。
结果在2022年SaaS行业融资的寒冬,他仍然拿到了几个亿的融资,公司经营也早已进入良性循环。
更多的SaaS公司在失去资本输血后,才发现自己的产品其实没啥核心竞争力。
我一直认为,定位是一家SaaS创业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你选择的定位没有瞄准客户的痛点,或者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那么就像船儿驶错了方向——即便投入再多资源,也不可能打造出好的产品。
而一旦你找准了定位,率先发掘出新的市场,那么就可以取得巨大的先发优势。
比如,无代码SaaS赛道,目前发展得最好的是简道云和轻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这个赛道最早的创业者。
据说,简道云内部也讨论过“简道云为什么能成功”,他们谦虚的总结为:运气。
我分别在SaaS公司、互联网甲方负责过B端产品,我简单做过估算,研发一个类似的功能,SaaS公司投入的资源是甲方公司的5~7倍。
原因在于,甲方团队只需要考虑一家企业的需求,而SaaS公司需要考虑N家企业的需求,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复杂度、工作量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而中国SaaS公司大多处于创业阶段,不仅仅缺钱,还缺好的市场机会、优秀产品经理以及创业者的注意力。
因此,如果不聚焦于核心产品,盲目扩充产品功能,就必然削弱产品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他们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在大厂工作了10年以上,熟悉大厂高举高打的打法。
因此,他们研发的产品方案非常全面,覆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只有一个问题:客户不愿意付费。
我告诉他,SaaS创业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客户愿意付费的点,然后把这一点做深做透。
宁愿打一口1米宽*100米深的井,也不要挖一个100米宽*1米深的坑。
有赞创始人白鸦曾经把有赞“体验设计部”更名为“审美缺失部”,起因仅仅是因为一个通用商品详情页的图标设计太难看。用白鸦的话说:“丑到亲妈都不认识了”。
白鸦甚至“威胁”到:“如果所有商家需要呈现给消费者的界面上有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像素有基本的常识性错误,该部门解散。”
我猜想,他一定读过一句古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极致的要求,只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较高的要求,则只能得到平庸的结果。
白鸦并不是真的想要解散“体验设计部”,他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有赞致力于打造极致化产品。
极少有SaaS公司仅靠一条产品线就能实现规模化盈利。
Salesforce早期只是针对小微企业的销售管理软件,但是如今它已经拥有销售云、客服云、营销云和商业云的完整布局,还有AI、BI、PaaS、办公协同等一长串产品线。
但Salesforce的扩张是有边界的,它只做“加强优势”的扩张,而不做“削弱优势”的扩张。
他新增的AI、BI、PaaS、办公协同板块都可以和CRM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他们看到资本追逐什么赛道,就追风进入什么赛道,全然不考虑“我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以及“如何与我的核心优势产生协同效应”。
我曾经和小鹅通创始人老鲍聊过“为什么小鹅通不进入传统的企业培训SaaS赛道”。
在产品线扩张的时候,我们总是低估对手的实力,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你可能会说:王老师,你总是在说要聚焦,扩张要谨慎。但是,客户需要这些功能啊。
实际上,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除了自己做,还可以通过连接。
在以前,由于对增长的质量不够重视,很多SaaS公司喜欢给客户提供大而全的方案。
但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结果就是做了一堆鸡肋功能,反而拉低了产品整体水平。
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研发粗糙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实际上,随着国内很多SaaS创业者开始推广这种方式,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SaaS产品通过“连接”来满足需求,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
“大产品”也有客户买单,但是产品的交付、服务却会成为SaaS公司的泥潭。
“小产品”并非要刻意控制功能数量,只是面对每一次功能的扩展,产品经理都会自问:
“小产品”的功能设计很难,因为每一个功能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