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效能专家顾宇 | 坚持正确的研发管理转型之路
近些年在国内的研发管理领域,有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
一是伴随着 DevOps 运动的顺利发展,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是否采用敏捷开发,都已经在使用 DevOps 作为开发体系并配合一系列的工具和人员付诸实施。
二是伴随着敏捷开发的普及,中大型的研发团队正面临规模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与这两个趋势相对应的,是国内企业的技术团队在纷纷进行各自的转型升级,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传统行业的研发管理转型之路则更具有代表性。在帮助众多客户进行研发管理转型咨询的过程中,顾宇发现了一些成功企业身上的共性特征:
01比较先进的企业在践行 IT 定义业务
02处在第二层次的企业在做 IT 帮助业务
03疫情之下,公司暴露出哪些管理问题
这几个层次企业的区别,如果我们放在现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来看就是:后面两个层次的企业其实已经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IT并没有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在数字化时代疫情特殊情况下,通过远程办公来进行真正的协作办公和协作生产的效果。
但是如果你已经是 IT 定义业务的话,那么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唯一的供应商,在你所处的行业内就会有着垄断性的地位。
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的企业做到软件定义业务,实现「IT Define Business」呢?顾宇也给出了他的一些建议。
知名科技公司的组织架构
在工具落地建成的六个月之后,工具的投资可能就不会再产生新的价值,瓶颈也就随之而来。这就是经济学里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单独增加某一要素,它的边际收益一定是逐渐递减的。很多企业也是在这个阶段数字化转型的脚步就停滞不前。接下来所能做的就是不断优化流程和不断地替换工具。而这些都不会带来质的转变,只有我能从上到下重新梳理我的企业数字化策略的时候才能带来质的改变。通过对产出价值的度量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
DevOps 的主要阻力来自于组织内部的思想,特别是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做产品的思维和做项目的思维是不同的。做产品需要考虑如何用杠杆原理撬动最大的价值。而做项目则只是固定在一个回报率上,当然这个回报率也会随着竞争者的增加而递减。国内很多的组织的高管很难意识到自己是组织的瓶颈,即便是遇到了,也很难变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基因,不可能通过复制另外一个企业而生存,也不可能把对方的高管挖过来而成功。都要走出自己的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外部顾问的力量。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和提供那些被忽略的事实和“房间里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