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宇婷
+ 关注
2021-11-18 14:14
6505次阅读

“当时腾讯内部有一个叫 RTX 的私有部署的办公软件,马化腾就提出是否可以把这款产品升级,满足更多用户移动时代的办公需求。”黄铁鸣对钛媒体回忆到。

这也成为“企业微信”最初的雏形。从2014年脱胎于微信的“企业号”(目前企业号已与企业微信合并),再到2016年4月,企业微信1.0版本正式诞生,当中包含了与微信相似的语音聊天、多人群组、社交红包等功能,同时针对工作场景增添了已读回执、一键休眠、审批报表等功能。根据企业微信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企业微信已经拥有150万家注册企业,3000万活跃用户。

在今年10月,企业微信正式从微信事业群广州研发部独立出来,这个约200人的团队被重新命名为“企业微信产品部”,由黄铁鸣担任企业微信产品部总经理,向张小龙汇报。而在微信对每年最重要的活动“2018微信公开课 Pro 版”的预告中,企业微信也被摆在与微信支付、小程序并重的位置。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微信在腾讯内部的战略地位正在被显著提升。12月21日,腾讯在北京召开“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对外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发展策略,当中包括更加开放的接口与插件能力,以及对第三方合作伙伴(以下简称“ISV”)一系列的扶持计划,具体为:

四项开放能力:开放130 多个 API 接口;提供更多微信插件;提供注册定制化;开放硬件设备接入。

四类支持措施:创建“第三方应用市场”;设立亿元服务奖励基金;成立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学院”;开展产品联合宣传。

可以看出,经过一年多的打磨,企业微信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它与企业级市场移动办公领域的另一巨头——阿里巴巴旗下钉钉,也在2018年不可避免地展开交锋:一个是背靠近10亿用户的“国民应用”微信的企业级产品,一个是拥有700万企业用户的全球最大移动办公平台,“企业微信”与“钉钉”的这场对局,终于正式拉开序幕。

与大众消费不同,企业服务市场的显著特点是需求的多样化,也就是说,诸如电商、社交、生活服务类产品,可以用一套通用的系统捕获目标受众,但在企业级市场,一套标准化软件往往无法适配多个客户。

拿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软件北森为例,北森 CEO 及联合创始人纪伟国就曾为钛媒体举过这样的例子:就拿企业客户常见的招聘业务来说,航空公司面试空姐的流程,就跟连锁鞋店面试店员的流程千差万别。

“每家公司的老板不一样,业务不一样,面临的挑战就不一样,这里的管理模式都是变化的。”纪伟国说到。

“企业客户不会因为微信怎么样,就去使用企业微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一位曾在 SAP 工作过的高级技术顾问这样对钛媒体表示。

也就是说,腾讯需要保持警惕,它熟悉的C 端流量打法并不适用于 B 端,而它提倡的“连接”也不一定能被挑剔的企业用户买单。它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深入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捕获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具备的差异化需求,再去判断哪些需求可以由企业微信更迭的标准化版本解决,哪些需求要交给合作伙伴去完成,最终生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微信的官方介绍中,“连接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也与腾讯集团在“3Q 大战”之后提倡的“连接”定位一致,即腾讯提供基础平台或者服务设施,合作伙伴提供结合具体场景的业务或者应用。

详细来说,企业微信构建了工作中基础的内部通讯模块,同时配备了简单的日程管理、审批报备、文件云盘等功能,而对于企业工作流程中诸如销售 CRM、行政管理、薪酬社保等其他应用,企业微信设置了专门的“第三方应用”的中心化入口,并根据基于用户反馈、日活留存等指标形成的算法进行推荐排序。

项目协同应用 Teambition 就是企业微信首批入驻的第三方应用,Teambition 创始人兼 CEO 齐俊元对钛媒体说到:“原来 Teambition 在企业使用时需要同事一个一个去拉,现在通过企业微信,员工可以直接找到我们的入口。所以企业微信解决的是人到人的问题,第三方应用解决的是人到业务的问题。”

在齐俊元看来,由于企业微信在使用上与微信操作相似,且两者的通讯录已经打通,所以员工可以迅速上手并使用,这就解决了企业软件在公司内部的拉新、激活等问题。

通过第三方应用平台的展示以及与微信通讯录的打通,企业微信可以让员工快速上手,并触达到推荐的第三方应用。

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微软 Office 365 就与企业微信合作,开发了员工个人助理服务“Office 365微助理”;致远互联则在企业微信中上架了formtalk云端构建平台;广州道一科技结合企业微信开发出企微云OA、企微云CRM、企微云HR等服务……

这就形成了企业微信在移动办公领域的打法:用社交产品中 IM(即时通讯)的强项,辅以开放的接口与插件,加上 ISV 提供各个细分场景的应用,最终用“连接”构建办公软件的一体化。

在消费级市场,腾讯的“连接”手段已经相当成熟:先通过资本入股企业,再利用微信、QQ、腾讯新闻等庞大的社交流量相互串联,同时打通微信支付、公众号、小程序的矩阵,最终实现用户、企业与腾讯自身的业务闭环——京东、美团点评、58集团、摩拜单车……这样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

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进入一个已经形成规模的市场并不意味着失去抢占先机的优势。2015年,腾讯借助微信红包的社交属性迅速铺开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在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一年实现绑卡2亿张。

这段后来居上的商业战争成为互联网产品的经典案例,如今,相似的情况出现在企业微信与钉钉的对局中,面对2013年诞生的钉钉与其占据的700万企业客户,企业微若想像微信支付那样后来居上,自然无法难免与钉钉来一场“硬仗”。钉钉分别发布可支持指纹、人脸识别的考勤机、一款智能路由器与智能投影设备,同时宣布推出“智能人事1.0”,将软件从基础的考勤延伸至行政人事管理(HR SaaS)。

在外界看来,钉钉今年的业务扩张足以称得上激进。而反观企业微信的发展策略,其在开放能力中明确提出的开放 130 多个 API 以及硬件设备接口,似乎与钉钉自行进军 HR SaaS 与考勤机、路由器的等硬件的做法直接对标。

“企业微信只做两件事:一方面把’企业连接器’的定位做深做透,另一方面,结合微信输出更多的能力给服务商,让服务商去满足企业用户的业务和场景。”黄铁鸣对钛媒体说到。

不过,在钉钉创始人兼 CEO 陈航(花名:无招)的眼中,钉钉业务的拓张并不是来自内部的野心所致,而是外部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所驱动。

以考勤机为例,钉钉也曾试图与传统硬件厂商合作,但未能成行,除了成本顾虑以外,无招团队通过与企业客户共同办公的“共创”方法论发现,目前企业级市场的大多产品形态根本无法解决企业问题。

“我们做硬件,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场景下纯软件解决不了问题,又没人和我们一起干,只能我们自己干。”无招曾这样对钛媒体表示。

除了在业务布局的激进打法以外,钉钉的团队风格也在业内以“狼性”著称。从2017年到2018年11月,钉钉三十余人的硬件团队在阿里巴巴诞生地址“湖畔花园”进行封闭式开发,最终用不到一年时间开发出四款硬件,而钉钉创始人无招之前试水阿里社交产品“来往”的失败经历,也让钉钉目前的狂飙猛进有了些“雪耻”的意味。

相比钉钉的“创业者”姿态,企业微信团队就沿袭了马化腾、张小龙等高管低调、沉稳的风格,它更倾向于是微信生态的延伸,因此在产品调性,团队管理风格中,都与微信保持一致。

在企业服务 IT 领域中,一个有关系统定位的经典命题是:是选择做精致的一体化系统,还是成为绝对开放的平台化系统。

如今,这一命题选择恰好代表了企业微信与钉钉不同的发展方向,当企业微信将开放、连接器、生态合作当作重点时,钉钉却在收紧自己的开放平台。

对于钉钉来说,这是“质”与“量”的权衡问题,在钉钉团队看来,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并不能一味通过 ISV 的数量叠加,而是需要平台自身进行筛选与提升服务能力。

为了让合作伙伴更专注于服务自家平台的企业客户,钉钉甚至不惜对一部分 ISV 要求“钉钉与企业微信二选一”,已经有多位第三方开发者都对钛媒体表示:一旦 ISV 不做出选择,钉钉就会收紧相应的流量入口。

“这也是为什么说钉钉和很多ISV合作起来并不愉快。因为钉钉本身的风格是偏激进和强势的,它希望ISV们能跟上它的节奏,否则钉钉可能就会放弃ISV,甚至自己来做。”致远互联副总裁李平曾这样表示。

这也成为企业微信试图突破的关键节点。当钉钉逐渐收紧开放平台后,想要后来居上的企业微信必须摆出“更加开放”的姿态,一方面争取 ISV 的信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 ISV 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最终达到获客的目的。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并不会关注到底是精致的一体化系统,还是开放的平台,他们更关注的是是否能够简单高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从企业微信、钉钉在腾讯、阿里巴巴内部扮演的角色来看,虽然两方都强调永久免费,但由于开放程度的不同,相应的商业前景也有所差异。

目前,钉钉已经凭借对入驻平台的 ISV 收取佣金产生了一部分收入,同时,钉钉还在内部上线了飞猪差旅、阿里医疗、天猫企业采购等入口,并尝试性地推出“企业广场”,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与业务进行推荐展示,这无疑于帮企业增添了宝贵的外部销售渠道。

而企业微信由于绝对开放的策略,其团队明确表示,未来将不会对 ISV 抽佣。

不过,企业微信同时肩负了对微信其他业务的联动使命。在企业微信内,诸如发送名片等功能就调用了小程序;针对线下门店的店员管理系统中则连接了微信支付;而不用提以公众号形式存在的种种企业微信插件。

“未来企业微信会跟微信生态更紧密结合,能够输出的功能、业务场景、能力会更多。”黄铁鸣这样对媒体表示。

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都说科技改变生活,这一点没毛病。以往在"发票"上都是线下打印的方式,为了推动互联网生态形式发展,不少发票公司都在微信公众号开发了发票平台,平台过乱,规范不统一。现在最新消息,为了进一步统一发票规范,腾讯官方宣布广东省国税局合作,微信上线"微信扫一扫发票查验"功能,目前仅限广东地区发票可支持微信用户查询。

据消息了解,腾讯官方宣布:"广东省国税局和腾讯微信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微信扫一扫发票查验"功能。"微信扫一扫发票查验功能支持广东省国税系统2013年1月1日(含)起发放的发票信息查询功能,可查询的范围包括纳税人正常开具的具有二维码的发票(含正常发票、作废发票和红字发票)、丢失被盗发票和流失发票。

微信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发票左上角的二维码,最后一步是核对发票信息。经过测试,除了广东地区的发票,其他地区发票都暂时不支持查询,证明这功能目前仅限广东地区。

最后,微信上线的"微信扫一扫发票查验"功能,主要大大提高了发票查验的便捷性。如果这个功能能得到其他地区国税局大力支持的话,将会有望新增其他地区发票支持这功能,拭目以待。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最近这一个月企业服务市场热闹非凡:腾讯总部附近的深大地铁站过道出现了阿里钉钉的巨幅广告。

那么这两款产品在使用中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来看我们对这两款产品完整的体验。

产品设计和功能对比

第一步,登陆注册:企业微信单一,钉钉更开放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从注册登录开始,企业微信目前只支持已经开通QQ企业邮箱或者微信企业号的团队直接导入员工通讯录,在册的员工可以通过手机号、邮箱或者微信登录,开始使用企业微信。

相比之下,钉钉则更为开放。目前钉钉支持以个人通过手机号注册,加入之后可以在App内操作找到自己的企业或者组织。

除了注册上的差异,不需要登记企业信息作为前提,意味着钉钉不仅可以用在公司内的协同,它还可以用在各种非公司的组织内部沟通,比如学生会、居委会等等。

企业微信比钉钉晚上线了一年多,不管是为了初期纯粹“服务企业”的考虑,还是为了彻底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企业微信在这第一步上都显得保守。

第二步,沟通和群聊:一个是“企业内关系”,一个是“工作关系”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企业微信,建群的方式与微信相同,不过由于不能添加公司外部的好友,所以所有的群组织都是限定在企业群和它的子群。

钉钉建群的入口,也在主页右上角的“+”中,但在二级菜单里它又细分为普通的“企业群”、澡堂模式下的“私密群”以及不限于企业的“群聊”功能,此外钉钉还支持添加非本企业的好友。

可以设想,没有外部好友,会给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工种带来不便,比如公关媒介这样的职业就需要频繁添加外部好友。目前,企业微信更强调企业内沟通,钉钉则更接近完整“工作关系”的建立。

第三步,协同工具:简洁 VS 丰富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企业微信的协同工具功能被放到了二级菜单中,用户需要先找到“我的工作台”,再进入公告、考勤、报销等流程工具中。

而钉钉的协同工具位于一级菜单的居中位置,里面除了企业微信已有的功能外,还有共享文件夹、日历等等等,找到“添加应用”,还可以在钉钉的工作台中加入其他官方内测阶段或是第三方的应用。而企业微信暂时没有第三方应用接入。

在这部分上,企业微信的设计相对简洁,跟微信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用户容易上手。而钉钉更加注重APP在协作时的效率,一些常用工具有比较浅的入口,操作效率高,但学习成本也相应高一些。

此外,钉钉接入的第三方应用是一个亮点。企业微信1.0版本上线时,官方已经提到生态建设是企业微信下一阶段的重点。就目前来说,钉钉暂时领先。

第四步,协同工具:自定义流程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以审批功能为例,目前企业微信的审批只开放请假和报销两类;

钉钉则包含了出差、外出、物品领用、通用审批等模板,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通用模版,管理员可以自定义公司需要的审批流程。

我们可以在第三张截图中看到,“模版”之中大部分为入驻企业已经产生的UGC内容,目前尚不知晓这部分内容是否是从“自定义添加审批”处获得,但已经可以看到钉钉上初步的生态。

第五步:其他“个性”功能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企业微信的“休息一下”,可以选择“小休”或“下班”两种状态,在休息模式下不会收到消息提醒;

钉钉的“ding一下”却正好相反,能把消息以应用推送、短信甚至电话的方式向所有选定的接收人进行广播,并且能看到是否已读。

关于这部分大家评价褒贬不一。多数情况下,管理者更倾向于钉钉,而员工则倾向于企业微信。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微信更注重“人性化”,保护员工的“权益”;而钉钉更注重企业的权益,意即“效率”。这点下文还会继续讲到。

第六步:个人中心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企业微信,与微信中“我”的界面十分相似,简洁,没有多余的元素;

而钉钉包含了许多工作之外的社交元素,如红包、福利社、邀请等功能,以及团队等级和评分制等。

或许是受阿里一直以来想要进入社交应用市场的影响,钉钉在这一部分显得并没有企业微信那么“专注”。从UI界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相比于企业微信,钉钉更像是QQ。

仔细想来,诸如“权益”、“福利”、“邀请”等词汇,其实与企业服务并没有太多关系。

仅仅从使用角度,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编辑总结是企业微信倾向于简洁和一致,钉钉倾向于提供方便(丰富)的工具和效率;企业微信刚刚完成了沟通沟通以及初步的协同功能,钉钉在这方面已经摸索地比较完善。

当然拿企业微信1.0版本和钉钉2.0版本比较是有失公平的,我们也期待2.0的微信进化到什么程度。

产品经理说:企业微信VS钉钉,谁更有优势?

毕竟企业微信刚刚起步,目前来看钉钉的产品相对更成熟一点。

事实上,因为企业微信和钉钉都是想要去做平台级的产品,所以产品本身的设计从商业模式上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其实最终拼的是两者推广用户和拉拢开发者的能力。

在谈到产品设计上的具体差异时周康表示,从整体来看企业微信显得更加保守。

  • 从UI风格来看,钉钉相对更年轻一点,企业微信相对保守;
  • 在群组消息方面,钉钉的群组消息随时能够显示大家的阅读状态,而企业微信则选择保守的默认不显示阅读状态,只有在希望显示阅读状态时才可以选择使用回执消息功能。

对“回执消息”这一功能上,周康认为企业微信是好意,但有可能弄巧成拙。

两者设计上的出发点很好理解,钉钉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沟通效率,企业微信是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两种方式的优劣目前暂时不好判断,但我个人更倾于向前者。毕竟工作还是要讲求沟通效率,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没看到就是没看到,好给发消息的人再一次提醒对方的机会。

而企业微信的做法,说是为了照顾个人的感受,实际上会带来的后果是:看消息的人有可能会假装没看到,而发消息的人也总可能会觉得别人是在故意假装看不到,反倒容易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

钉钉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让ARCI法则中非常重要的“I”变得更简单、更高效一些了。

(注:ARCI法则中A代表Accountable, R代表Responsible,C代表Consultant,I代表Informer,是告知之意。)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作为企业协作工具,企业微信和钉钉都提供了免费电话功能,在这方面周康认为钉钉同样略胜企业微信一筹。

钉钉免费电话的方式是每个月赠送每个人300分钟(400或500),而企业微信则是注册后赠送整个公司1000分钟。从这个角度看,钉钉的投入可能更加地用心。因为这个免费电话的好处其实并不止于免费,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有效的‘企业通讯录’。平时大家很有可能会漏存某个同事的手机号,真有急事想找人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困难,恰恰钉钉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因为是以手机注册的,所以肯定绑定了手机号。

而企业微信方面却可以用企业邮箱直接导入,可以不填手机号,所以我认为这方面钉钉做得也相对更好一些。尤其是钉钉还将‘联系人’里的企业通讯录做了置顶,能够少点好几步,便于查找。

而钉钉也并非没有问题,周康认为主要是在学习成本和教育用户的思路上存在问题。

比如‘钉钉’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奇葩,完全不知道是啥。

此外,里面的“钉一下”功能名字起得也很是无厘头,新用户完全不知道是干啥用的,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还有‘澡堂模式’这个功能也是个奇葩,如果没有下面那一段解释完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是钉钉的产品经理过于自信的认为可以教育好自己的用户,还是就是这么特立独行。

对于企业服务应用开发上的难点,周康认为主要是在企业的形式太过复杂。

毕竟这两款产品都还在摸索阶段,能够把2B改成这种样子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企业里面的逻辑和层级实在是太复杂,每个公司管理和需求不一样,想要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很难。

而对于两者谁能够最终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周康表示:

目前对这两个产品的感觉比较矛盾。理论上微信的团队应该是更加擅长做APP的,但是因为是2B再加上起步较晚,所以钉钉方面也有优势。

钉钉目前总体来说确实做得不错,能够把2B的产品简单化到这种程度已属不易,但是目前针对不同行业的功能模板还不够充分,希望未来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提示行业分类和选择。

企业微信方面,毕竟腾讯的产品能力总是让人信服的,但是2B和2C的思维和产品方式完全不一样,到底是让企业微信定位在让工作更像生活,还是让工作就是工作?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我还是很期待它再发展一段(丰富功能)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宇婷对话TO B 新势力

专家介绍: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腾讯更重视企业微信了,但它真的能超越钉钉吗?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宇婷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