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零售行业如何将GMV提升30%?

智齿科技
+ 关注
2022-09-15 11:39
983次阅读

近几年来,在很多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不止一次听到零售行业的朋友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竞品如雨后春笋,客户流失的太快”、“GMV怎么都上不去”…

在上周智齿与亿邦的活动之后,我们对智齿科技-行业咨询总监:闫鸳鸳女士做了一次深入的访谈。

我们将结合大量真实客户的服务经验,从如何提升GMV核心指标出发,详细拆解「行业趋势」、「核心指标拆解」两大维度,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以下是访谈核心内容。

01
最近这几年,给零售客户做运营,
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客户购买的触点越来越多」。

几年前,商家运营的购买端口可能也就2-3个,现在至少都有5个以上。触点变多,主要是由于变现入口的平台越来越多,像小红书、抖音这类几年前偏重于内容分享的渠道,近年来都增加了购买入口,这也倒逼商家不得不占据一个又一个新阵地,运营能力也得跟上。

《埃森哲2022中国消费者洞察》调研结果显示,对比2017年与2021年国内消费者「查找商品的购买渠道」。「获取商品/服务信息的渠道」可以看出,虽然电商网站、商场/门店体验、搜索引擎等传统渠道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交分享平台、直播间与视频网站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5%-20%。

对话:零售行业如何将GMV提升30%?

这些购买触点的「社交化」更加明显,使得线上购买已经不是单纯的「我卖你买」,转而变成商家的营销、培育、联络等一系列触达动作,都要做「双向触达」、「可裂变式触达」,这对于商家的运营能力要求更高。

另一个变化是客户运营重心。

其实在几年前,商家运营的客户就开始从新客向「已购买过的老客」偏移了。

以下一组商家的会员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商家88%的销售额,是由不到15%的「已购买过产品」的老客贡献(V2 – V6级别),这便是「核心老客的贡献二八原则」。

对话:零售行业如何将GMV提升30%?

尤其对于越高级别的客户来说,在他们的忠诚度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只要选对了触达方法、管道、信息,很有可能在品牌价值的加持下,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品牌商家而言,谁拥有更多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及应用,谁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

多触点+社交化+老客优先,让「持续高频的双向触达」成为核心的运营手段,这也是私域运营这两年这么热门的重要原因。

同时,运营本身也从原来跑马圈地的粗犷模式,转为精耕细作,这对商家的运营能力、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运营的变化
需要商家强化怎样的能力?

如果说「私域」是运营场,「客户」是运营对象,那么商家就需要「把客户引私域中」,搭配上「合理的客户分层」和「匹配的运营策略」,才能真正把高价值老客运营做好,这也是我认为当前做运营的商家最需要加强的几个能力。

客户引私域层面我们最近经常提到,核心的难点是怎么能让这些老客的订单信息到私域里来,也就是「如何把数据变回流量」的过程。

我们推荐运用「智能外呼」的方式来进行批量的客户触达,搭配可自动化执行的加微手段,可以获得比包裹卡、纯营销短信等传统手段更好的引流效果。当然,这里也涉及到很多策略的搭建和调优,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们最近推出的一些文章和材料。

客户分层其实没有标准答案,还是要考虑怎样的维度能更便于商家做精细化运营。
常见的客户分层有按照购买频次、按照客户价值、按照购买喜好及按照客户意向等,前三种更适用于零售电商类,最后一种适合转化路径比较长的,如汽车、教育等。
商家需要做的是在确定了分层的策略后,将已有的老客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级别标记。如果之前没有做过,那这将是个大工程,但也是精细化运营最重要的一步。
对话:零售行业如何将GMV提升30%?
03
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
提升GMV?

GMV是一个终极追求目标,我们固然要紧盯着目标做运营,但如果不拆解到具体可落地的影响因子上,执行过程很可能会无从下手。

GMV =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其中,复购率可以理解为「将前三个因子的持续运营」,因此想要提升GMV,就要从前3个核心因子入手。「在对的时间,向对的人,传递对的信息」,这是我们给客户服务中沉淀下来的经验框架。

A. 流量 – 对的时间:控爆量时段,盯接通时间

关于流量,刚刚我们说了很多是关于流量类型的,以核心老客为重。事实上流量是否能发挥作用,还与「时间」这个因素有关。

其一,要倒推流量可能爆增的时间段,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全年有几个相对固定的营销节点,通过之前几年的数据也基本可以推算出各个节点的涨跌幅度有多大,再配合自己的老客会员量,可以推算出比较准确的即将开展的节点流量。根据这个量,匹配上足够的客服人员、机器人、外呼触达手段等,能够保证更多的流量「可被触达」。

其二,要通过数据的不断验证,盯紧接通率最高的时间段。例如,上午时段多数客户在上班,这时候做外呼接通率会很低;而下午临近下班时间可能当天的工作完成,有时间接电话了,这时候再做外呼的接通率就会高些……不同产品类型、电话号码的高接通率时间段会有略微不同,需要跑一段时间的数据再做优化。

时间因素无法决定流量的「多少」,却能决定有多少流量的触达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触达,才能发挥流量本身的价值。

B. 转化率 – 对的人:精细化运营,区分策略

我们前面说到的客户分级,其实就是为了做精细化触达,不同级别、类型的客户,用有差别的触达方式、噱头,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对于高级别的会员来说,要让他们意识到「我们很重视他们」。

这时候再频繁的应用智能外呼就不合适了,客户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同样的简单对待」,因此要让他们感到「特殊」,做1对1的专属沟通,话术要个性化,尊贵化,在合适的时机植入新品推荐,一般效果较好。

而对于大批量的低级别会员,人工的精力肯定不够用,低级别的会员也未必对品牌有好感,可以先用智能外呼搭配短信做批量触达,筛选出有意向的客户再做定向沟通。

还有一个典型的客户分级方法,是根据客户的「活跃度」。

大体分为活跃客户和沉寂客户两类。智齿之前服务过一个棉麻服饰的品牌,他们的客户构成就分为两个部分——线上商城为的活跃客户,和已关停线下门店所积攒的沉寂客户。对于这两类人群,我们制定了两套话术策略,对活跃客户用「优惠券+实物礼品」,维持住高价值人群的触达力度;对沉寂客户用「联名礼品」触达,用成本较低的噱头做激活。最终实现活跃4.5%、沉寂8.5%加微率的优质结果,远超传统引流模式。

C. 客单价 – 对的信息:RFM模型为指导,刺激客单价提升

客单价的提升取决于商家是否给客户「推对了产品」,我们通常会应用RFM模型(近期购买行为-Recency、购买总体频率-Frequency、花了多少钱-Monetary),来分析一个客户的「价值潜力」,从而决定给他推什么信息、怎么推。

对于R较高的客户(即近期有购买),他们对于品牌的印象度较高,很大概率近期使用过产品,因此以人工外呼+回访+推附属品的方式,很可能促成增购;

对于F较高的客户,他们对品牌的产品可能「趋于刚需」,因此可以用智能外呼做相对多频次的活动、新品上线触达通知;

对于M高的客户,证明他有一定的购买力,后续可以以「稀缺资源」作为噱头,推送单价更高(但在承受范围内)的相似产品。

另外,尤其对于一些多品线的集团商家来说,推送「更高单价的周边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购买非核心产品的客户,可以通过逐渐的渗透,促使其购买客单价更高的核心产品。这需要对客户有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推送的恰到好处。

方法有了,还得有合适的工具和供应商来做支撑,在选定标准上也有几个指标可供参考:

第一,要看工具能力。因为要做批量-精细化运营,这二者本身就有点矛盾,需要工具本身自动化、批量化、智能化的程度较高,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要看运营实力。要看供应商是否有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上述的一套运营策略,这一点很关键,专业人做专业事,体系化的策略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

第三,要看成功案例。一家供应商是否有丰富经验,要看他成功服务了多少客户、分布在多少细分赛道/行业之中,客户知名度有多高……

满足上述三点,基本可以认定为相对稳健、有能力承接业务的工具和供应商。

[免责声明]

原文标题: 对话:零售行业如何将GMV提升30%?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36氪企服点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资深作者智齿科技
智齿科技
0
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实力厂商
实力厂商
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
立即询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