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要钱or双脚走路,云从科技的拐点将至?
“AI四小龙”在资本市场上的第一场战斗胜负已分。
谁也没想到,在商汤、旷世、依图之前,云从科技首发过会,如今距科创板只有一步之遥。
那么,3年亏23亿的云从科技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众所周知,AI企业亏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AI四小龙”也是出了名的融资机器,如今面临资本寒冬,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AI赛道,云从科技将如何破局呢?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左右,是“AI四小龙”中最晚成立的。
云从科技创始人是周曦,师从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他一直对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化落地非常感兴趣。
2010年,创始人周曦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身份引进回国,并组建了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而这批科学家,也是2015年云从科技成立时的早期员工。这也导致了云从科技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国家队”的标签。
后来的融资也加重了“云从科技”的国家队基因,根据天眼查显示,从B+轮开始,云从就一度引入多家国有基金入局,例如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南沙金控等。
依托这一层关系,云从科技最早布局的就是智慧金融领域。跟四大行成立联合实验室,摸索银行的智能化场景。
彼时,传统银行存在营销体系陈旧、客服系统低效、人力开支高昂等痛点,云从科技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四大行”的营销、客服和安全中。
例如,在普通网点,人工开户的时间很长,动辄半小时,如果遇到节假日用户则需要更久的等待,对于银行来说,也会需要更多的人力来运营,增加人力成本。
但是如果引入了云从科技的“智慧金融”,整个自动认证和开户过程,只需要3分钟,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而且机器能取代大量人工客户席的职能,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再比如,用户平时在ATM机取钱时,可能会遇到吞卡、服务故障等情况,会有很多安全隐患。但如果在ATM机这类硬件端上,搭载了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就能大大提升安全性。
而且,云从科技自研的生物识别算法,还能支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ATM刷脸取款,提升用户交易体验。
目前,在智慧金融领域,云从科技以及从最基础的刷脸取款、发展到超柜鉴身、柜面业务鉴身,对内业务人员的风控鉴身管理等多元化服务。
除此之外,智慧安防领域也是云从科技最早涉及的领域。相比于传统安防巨头来说,云从科技的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准确率高达99.8%。依靠着先进的算法和识别技术,云从科技从传统视频监控三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和宇视科技手上抢夺蛋糕。但随着安防领域的监管加严,云从科技也开始进入更多细分领域。
2017年下半年,其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云从科技开始进入智慧治理、出行、商业等商业领域,为政企客户和直接面对中大型终端客户的厂商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那么,云从科技与其他“AI四小龙”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靠着给这些企业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云从科技已经在广州、重庆等地拿下多个政府级项目,例如中、农、建、交等大型国有银行、民航企业、公安部门。
在营收上,云从科技屡屡攀高。根据招股书,2017年、2018年与2019年云从科技的收入分别为6453.37万元、4.84亿元和8.07亿元。2020年上半年,其收入为2.21亿元。
亮眼的业绩也让云从科技在资本市场上斩获了多轮融资,迄今为止,成立仅6年的云从科技一共获得近十轮股权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33亿元。
但收获亮眼业绩和融资的AI企业,并非只是云从科技一家。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家公司已经在AI赛道上同台竞技多年。而且云从科技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是云从科技所独有。
2014年左右,AI四小龙涌入人脸识别赛道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业务集中在安防和金融领域,后来又涉足零售、出行、公安等领域,同质化程度较高。
且各家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和相似,主要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深度学习等。
在价格上,人工智能作为新兴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行业标准,所以每服务一个新客户,就得提供一套新的方案,成本不定。
但是,从各家给出的招股书对比中可以看到,云从科技的毛利率偏低。云从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6.12%、21.46%、38.89%和52.87%。而依图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70.99%,旷视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64.6%,寒武纪、虹软科技等企业也有50%以上的毛利率。
在研发上,云从科技的投入也是不低对手。2017-2019年,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940.65万元、14818.94万元和45415.38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2.06%、30.61%、56.25%。而另一刷脸支付的公司奥比中光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约为88.7%,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更是直接超过了营收,达到了125.65%。
但是,近些年来“AI四小龙”显然也意识到彼此过于相似,为了利益最大化,彼此在不断地探索差异化的打法。
旷视科技宣布进军AI物联网,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河图。而依图则选择了最难的造芯之路。去年,依图发布其首款深度学习云端定制芯片“求索”,而商汤科技也正在从智慧汽车、安防领域向新零售、智慧健康、地产等新业务转型。
而云从科技更多的是人机协同。背靠国家队,先后拿下了公安部、四大银行等标杆单位。先后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交通及智慧商业等四大业务领域。
目前智慧商业板块主要聚焦在购物中心和汽车4S店,合作客户包括小米之家、国美、捷豹、路虎、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
可以说,“AI四小龙”如今已经找到了各自的大方向。商汤立足“AI+”,旷世专注“AIOT”,依图致力“芯片+算法”,云从也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但随着互联网巨头,传统安防行业的搅局,云从科技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时代总是在变化,用这句话来形容云从科技最贴切不过了。
一方面,历时7个月,历经三次问询,云从科技终于敲开了科创板的大门。但另一方面,上市并不是终点,当下AI行业内愈发呈现出明显的“二八法则”效应。
如今,Microsoft、Google、百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都在努力拓展巨头的AI边界,以能更好地为自身打上AI标签。依托互联网巨头们丰富的产业场景、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更高端的人才储备,互联网巨头在“AI”赛道上具备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物联网人工智能公司云知声已经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估值为12亿美元。第四范式也正在进行Pre-IPO轮融资,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而对于“AI四小龙”来说,目前的技术壁垒还是通过重度投入来构建,这也导致“AI四小龙”亏损常态化。
根据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这三年半时间里,累计净亏损额为23亿元;依图科技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累计亏损合计近73亿元,旷视科技在2017年至2020前三季度已经合计亏损超140亿元。
那么,云从科技未来将如何破局呢?《企服研究社》认为,云从科技一定要率先改掉烧钱的思想,减轻对于融资的依赖,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首先是要改善毛利率偏低的状况,这一点可以从优化业务结构入手。目前,云从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主要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云从的核心收入来源,常年占据50%以上。
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很低,根据招股书,2018年-2020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分别为94%、77%、69%,毛利率分别为18%、23%、28%。而毛利率75%以上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占比却不足35%。
除此之外,云从科技要基于自身技术,扩大应用场景,真正做到“AI运用于行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最终是要落实到产品和服务上才能真正地促进发展,改变社会。
例如,以AI视觉为核心的虹软科技就是一家典型的“AI运用于行业”的公司,它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领先者,在数字影像行业深耕十几年,目前是小米、华为等手机的AI视觉供应商。虹软科技2019年上市,目前总市值近200亿。
总的来说,云从科技目前更多是基于技术垂直解决方案的模型搭建,更多的是面向政务市场,还没有获得盈利。但对于资本而言,无论做什么生意,能不能回利才是最重要的。云从科技得学会用双脚走路,不能用双手要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企服研究社(ID:qifushe8)”,作者:宁缺,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