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祎:CoreHR待突破

蒋祎 Johnny
+ 关注
2022-02-11 18:28
1325次阅读
回顾自己不算太长的HR数字化生涯,做得最久、用得最多的还是CoreHR(核心人事)模块,也就是组织、人事模块。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的增删改查。
这个模块,既难像招聘那样出技术新亮点,又难像绩效那样出管理新理念,却似乎是市场上的玩家不得不入的一个深海。
看看常被认为是招聘厂商的这三家:北森最早搞人事云,实现了一体化,港股上市在即;没搞CoreHR的大易,最后被搞了CoreHR的用友收购;后起之秀MOKA看到这些,也搞了CoreHR模块MOKA People。
再看办公协作平台的前三:钉钉虽说要把这些功能交给生态,但是它们的智能人事还是会诱导用户去使用;飞书的People尚未发布,但也放出来了个智能人事;企业微信版的腾讯HR助手推出了E人事,一年前就开放过试用。现在放出来这些,都还不是三家巨头的真本事,但他们也要先占个坑。
有做产品的朋友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我有幸实施过SAP的两代优秀的CoreHR:
▶ ERP HCM的PA(人事管理)、OM(组织管理)模块。
底子非常扎实,能搞定巨型跨国企业,也能承载各种扩展应用。组织模块中,“评估路径”这种好东西,好像还没在SaaS产品中见过,有人懂我这种怀念吗?人事模块中,“动态事件”也深得我心,SaaS产品中也少有能实现类似功能的东西。缺点是学习成本高,原生客户端的体验不符合当代的习惯。
▶ SuccessFactors的EC(员工中心)模块。
得到上一代产品不少真传,但却是在全新的MDF(Meta Data Framework)平台上重构。买EC模块,送MDF零代码平台。在这个零代码平台上,无论是创建新的数据表、配置规则还是批导数据都容易了很多。我们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定制了不少复杂的表单和跨表的数据校验规则。而去年育儿假出台后,我们之所以能快速落地,也是因为MDF的规则引擎在满足其他国家需求时,积累了读取亲属信息的函数。
上CoreHR可以说是费力、难讨好。
费力的最主要原因,是数据。业务梳理阶段之初,就要开始盘点数据分布。更重要的是梳理数据标准,做术语字典、做数据字典。参考数据(比如下拉选项)和主数据(比如岗位ID)用什么编码规则、定制表的数据模型如何定义,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非常考验顾问的功力。这一点我十分感激,能在第一个项目就遇到良师指点,之后少吃了不少亏。新旧系统的数据的逻辑匹配、旧数据的数据清洗、转换、迁移就不必多说了,妥妥的大工程,而且坑都在意向不到之处。
新上线的CoreHR模块往往将成为组织、人事数据的新权威来源,数据集成和共享是逃不掉的。上线后的数据质量依然会成为大问题:要有制度和工具监控数据质量、有问题管理机制、要做问题数据校正,还要从业务流程和系统的源头避免错误出现。
经验丰富的顾问能让CoreHR实施和运维中的数据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但企业对数据管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现在不少大企业开始做DCMM评级了,你们的CoreHR产品能帮上忙吗?
以我的经验,数据都是越用才越能发现问题,越用质量越好。
然而,应用则恰恰是CoreHR难讨好的地方。传统的CoreHR模块用户少,不是全员,使用场景均非高频。就算能在组织图上拖拽变更架构、能回溯任意一天的员工花名册,一年又能用几次?能创造多少直接价值?
CoreHR产品要如何突破呢?我认为应该从这3个方面打牢基础能力:
▶ 权限配置能力(字段级、多种组织数、多种汇报线)
▶ 跨模块、跨产品的集成交互能力(考勤、薪酬、审批、BI等)
▶ 法律合规能力(劳动用工、个人数据)
同时抓住重点、拓展场景,从这3个方面尝试创新:
▶ 关键用户的赋能
▶ 关键时刻的体验
▶ 扩展能力与工具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Johnny HCM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