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大仗的逻辑,To B SaaS的商业思考

杨梦Bruce
+ 关注
2022-02-16 14:20
1250次阅读

2021年,转瞬已逝。

一岁一枯荣,ToB SaaS在过去的一年里变化波澜壮阔。有幸身处此间,既旁观众生,也身经冷暖。回顾一年的知与行,不禁感慨:ToBSaaS的创业是一场大仗,要想赢得终局,必须有打大仗的思路,看到趋势,聚焦价值,锚定长期,以客户成功为成功,方能赢得未来。

SaaS商业模式运转的逻辑前提是对客户的价值输出。无此前提,或在此问题上的摇摆、游移,都将导致产品设计、盈利模式、客户服务的系列问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终局已定。

所谓客户价值,就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对客户经营或核心KPI的达成起到的助力作用。听上去好像司空见惯,似乎每家企业都会宣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但事实却是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按此常识运转,比如以做软件思路来经营SaaS。

关注价值,软件模式经营SaaS不可取

SaaS企业要么是由经历过软件时代的创业者创办,要么是成熟的软件企业在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总之软件经营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软件模式对于客户而言,本质上是能力外包,通过购买软件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本身有着清晰的规划;对于软件厂商,只要按照客户的需要,去设计和研发实现,按照功能点或人天数结算即可,能否为客户价值创造并非关注的重点。

而SaaS经营思路,本质是提供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关注问题,客户为价值创造而持续付费。客户价值,是逻辑前提。

打大仗的逻辑,To B SaaS的商业思考

如果以软件模式来经营SaaS,就是把长期生意变成了一锤子买卖。业务的目标变成了实现客户层出不穷的定制化诉求,而非聚焦在解决方案本身;方案专业性、领先性不足,无法以可复制形式将价值输出给规模性的客户群体,会导致惊人的客户流失。客户流失在传统软件模式下并非大问题,因为一次性收入居多,当然客户由于在软件资产的建设上投入了高昂成本,也不会贸然切换;但对SaaS企业而言客户流失是无法承受之重,因为SaaS客单价低,关注的是持续性,一旦客户流失,意味着前期高昂的获客成本、未来的想象空间都化为了泡影。

焦点服务,而非包罗万象

互联网经济模式,生态模式攻城略地。以至于在考虑ToB领域SaaS创业时,很多的创业者都把蓝图罗织的庞大无比,“一站式”、“一体化”,包罗万象,以谋取更大的估值空间。但实际上,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创业公司可以支配的资源通常难以支撑庞大体系运转,捉襟见肘,则会四面漏风;另一方面值得考量的因素是,ToB领域的决策链条漫长,事实上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要想在ToB领域良性经营或运转,必须找到客户最关注的点,输出焦点服务;开局即包罗万象的目标设定,只会造成持续的摇摆不定。毕竟To B SaaS 的要义,是持续的价值创造,实现一个接一个的小突破,积小成致大成。

SaaS 商业模式的第二项关注,是盈利模式的设定。

在传统盈利模式设计里,要么成本加成,要么市场竞争定价,较少使用生命周期定价模式。这其实不难理解,一锤子的买卖情况下,厂商所关注聚焦在前期的研发投入。在此背景下,盈亏的平衡通常也简单粗暴,通过收入、成本,快速推算出盈亏平衡时间。

中国企业SaaS的Hard模式

SaaS模式设计,锚定的就是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LTV,持续的订阅占据绝对主导,一次性非经常收入占少部分。

盈亏平衡的计算也要复杂许多。一方面,在收入端,生命周期价值意味着要对用户生命周期的预判,这取决于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自信;另一方面,成本端涵盖了三大部分——研发成本,在产品化之前的设计研发投入和产品化完成后的持续研发投入;营销和销售成本,为了获得市场知晓的市场推广成本(Marketing),为了获得销售线索的内容营销或电销成本,实现最终销售的销售成本;持续服务成本,产品实施交付成本,以及为了客户持续使用的客户成功和客户服务成本。

欧美SaaS类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在5-10年,而中国语境下是Hard模式,SaaS生命周期在3-5年,这也意味着中国创业者对于盈亏平衡有着更高的预期,希望出品即爆款,快速实现正向现金流。但这往往不现实,某种程度上预埋着高开低走的种子。可见的数个创业案例,开局重资源砸入,预设了短的盈亏平衡时间,导致订阅单价极高;但残酷的是中国市场服务付费习惯还在形成,且热门赛道无不红海竞争,高订阅费并不为市场所接受;于是进一步的演进,则是在缺乏收入的情况下,在成本投入上的收缩,前期的庞大的产品、服务蓝图难以维继,前期的客户承诺难以兑现,客户满意度下降,最终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长期有耐心,做难而正确的事

面对中国企业SaaS的Hard模式,要想达成盈亏平衡,要想实现破局,既需要创业者对未来的画面感、想象力,更需要长期有耐心,做难而正确的事。

打大仗的逻辑,To B SaaS的商业思考

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回报。SaaS作为一门服务经济,和软件一锤子买卖式交易最大的不同,不是产品,不是技术架构,而是人脑子里的条条框框,要想破局而出,需要的是认知更新,去关注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画地为牢的短期回报。

盈亏平衡时间的预判,要符合市场,锚定长期。创业者基于创业热情,希望快速脱颖而出,热情可贵,但“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要对盈亏平衡有现实的预期,符合市场规律,SaaS创业本就是一场无限游戏,试图把无限游戏强制转换成单次博弈,只会导致动作变形。

基于盈利模式设计,资源投入,平稳可持续。长期的盈利模式设定,意味着成本投入上有适当的节奏,可以平滑的持续投入,熨平资源不均的体验落差,静水流深。

除了宏观层面的价值聚焦、盈利模式,还有一项时常被讨论,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议题,这就是增长模式。

受消费互联领域的产品驱动增长模式的影响,很多创业者对于ToB领域理想主义想象是产品驱动增长,近半年的讨论里PLG(Product Leeding Growth)。但实际上ToB领域,很难实现产品驱动。想象一下,在你经历的大型机构里,一个个业务部门,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岗位角色,你一定会承认这一点。

产品是前提,运营牵引无限游戏永续向前

To B SaaS应该是产品和运营双轮驱动。产品是前提和基础,但牵引这场无限游戏永续向前的是运营。

良好的产品设计,意味着输出的服务具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客户下单订阅的必要考量;但这并不够,让客户有直接触觉的实施交付专不专业,客户服务的响应急不急时;运营所推送的策略,是不是真正的戳到了用户的真切关注。缺少运营的助力,产品依然可以搞定一部分具有技术和产品热情的用户,但很难扩展规模,实现批量。而SaaS模式的精髓,就是通过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批量获客,价格可以不高,但基于规模所分摊的成本会降到极低。

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决定成败。美团、饿了么单价很低,但却成就了一门大生意,这是运营之功。在SaaS的增长里,ToB运营就是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的成败决定了ToB的未来。

打大仗的逻辑,To B SaaS的商业思考

客户成功,定义To B SaaS的未来

To B运营包括了实施交付、客户成功、客户服务、增长黑客等诸多环节,在诸环节中最能够代表To B运营“客户中心主义”和“价值创造导向”的是客户成功。

客户成功是与SaaS相伴相生的舶来品。在传统的软件模式里职能清晰明了,实施交付和售后服务各司其职。但在SaaS模式项下,关注的是客户全生命周期,客户的诉求是“既要……又要……”,而客户成功应运而生,我们见到的客户成功,在实施交付、客户服务和销售之间都有灰度。和谁都像,但和谁也不同,但有一点是清晰明确的,通过产品或服务为客户经营创造价值,助力客户经营的成功。

客户成功,是主动的运营,而非被动服务。

客户成功,是基于服务的营销。

客户成功,是主动价值创造,而非缺少头脑的需求附和。

总之,客户成功在当前中国,理念的启蒙意义要优先于实际职能开展。以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要义,客户成功,ToB SaaS的生意才能成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杨梦Bruce

知识萃取的范式
资深作者杨梦Bruce
0
相关话题
SaaS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