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南水北调”,大火的“东数西算”会给云计算带来什么?

科技云报道
+ 关注
2022-03-03 10:28
512次阅读

老基建和新基建穿越时空,来了一次新老联动。

近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将建设8个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规划10个数据中心集群,这也是继2000年国家提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后,又一次国内资源调配的大工程。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堪称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

所谓“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并在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有助于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
 
由此可见,中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呈现新的数字格局,这也是西部地区跟上数字化经济发展浪潮的契机。该项工程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足以彰显决策层对于全国范围内数字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放眼全球,数字化浪潮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把握新形势下的产业变革机遇已是所有人的共识。这当中,数据已经成为了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又一关键生产要素,算力在数字时代扮演着全新生产力的角色,而以数据中心(IDC)、超级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
 
近些年,伴随着数字技术向各个产业领域的全面渗透,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庞大,全社会对于算力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发改委预计每年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正因如此,“东数西算”才得以应运而生,相当于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经济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继而提升整体算力水平,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这与我们熟悉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逻辑是相类似的,都是从国家层面进行区域间的资源调配。
 比肩“南水北调”,大火的“东数西算”会给云计算带来什么?
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
根据CDC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规划新增机柜总数约99.15万架,存量机柜总数达到约415.06万架,仅2021年,75%的新增机柜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呈现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趋势。
 
“东数西算”是首次从顶层设计角度规划国家算力网络体系,解决的正是目前数据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东西部发展“冷热不均、供需错配”等问题。

在统一筹划建设下,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有望率先向西部地区转移。
 
比肩“南水北调”,大火的“东数西算”会给云计算带来什么?
 事实上,在“东数西算”正式启动前,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计算巨头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阿里云在全球25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其中,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不仅属于内蒙古枢纽,同时也是西部重要的枢纽节点。
 
腾讯在京津冀、成渝等枢纽节点等均有布局。

在京津冀枢纽,腾讯云在怀来瑞北和东园部署了两个数据中心,规划容纳服务器都超过30万台,均已部分投产;在成渝枢纽,腾讯云在重庆部署了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其中一期已于2018年6月投用,可容纳10万台服务器。
二期于2020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体建成后将具备20万台服务器的运算存储能力。
 
当前,华为云在中国布局五大数据中心。

其中,贵安、乌兰察布是华为云一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公司还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布局了三大核心数据中心。
目前,华为贵安数据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成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承载了华为云和华为流程IT、消费者云等业务。
 
尽管阿里云和腾讯都在积极推动SaaS的发展,但拉动我国云计算发展的还是IaaS(SaaS只在2020年短暂超过IaaS),关于SaaS发展为何滞后已经有许多争论,包括商业模式,基础设施不同以及原创软件能力等,而在“东数西算”推动下,IaaS的价值将会继续强化。
比肩“南水北调”,大火的“东数西算”会给云计算带来什么?
在过去几年发展中,跨界玩家纷纷进入,仅国内三家头部云计算厂商在IT资源上的采购就超过万亿规模。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中心投融资市场2020年投资达到3000亿元,未来3年将增加1.4万亿元。
 
相比全球先进数据中心,我国数据中心数量虽多,但质量不强,某种程度上是变相的数字地产,不具备算力以及其他信息平台的处理能力。

其次,大量数据中心定位不明确。据统计,部分数据中心在建成一年后的上电率仍未超过40%,跨运营企业的数据中心交互服务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此外,数据中心的用能结构还不太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在总量上相比国际同行有差距。
 
“东数西算”的产业集群规划,本质上就是将数字领域拆分成若干细分领域,每个领域都交给更适合的地方去建设,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投入和资源浪费,也可以给各地建设提供一个参照。
 
在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中,东部节点的定位都是承接实时性的算力需求,西部节点的定位则是承接非实时算力需求。

比如,京津冀周边的怀来县、张北县、宣化区,定位是积极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而甘肃枢纽的起步区则是庆阳,定位是绿色、集约、安全。
 
当前,“东数西算”政策的导向是将需求分成两大类,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将主要满足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例如工业、金融、医疗、视频、AI等;而西部枢纽主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

对于东部的头部专业IDC厂商而言,整体竞争格局大大优化,可以更加专注地聚焦在高价值量的业务上,长期受益。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今天,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发展机遇。
“东数西算”工程是资源的重新分配的手段,是西部再次崛起的机遇,是服务商能力和前瞻性的检验,更是中国数字经济格局的重组,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家企业都将获得发展新契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云报道”(ID:ITCloud-BD),作者:科技云报道,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