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物联网智库
+ 关注
2022-03-18 14:54
950次阅读

作者:Levin

物联网智库 原创

导读

如果将楼宇、园区等空间比作“人体”,那么各种终端和传感器就相当于心脏、皮肤、骨骼、代谢系统等,再通过智能化升级赋予其“大脑”,便可以将楼宇打造成为有温度、可感知、会思考的“生命体”。
近年来,随着 5G、AIoT 等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革,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标杆,绿色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行业的不断改革,也意味着数字经济的占比正在不断上升,而数字经济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等,目标都是更好地“服务于人”。

据非正式统计,在工作、社交、居家等典型场景中,大部分人80%的时间都处于室内空间。在家庭中,各种联动的智能家居产品让生活更舒适;在办公室里,会议预约、智能工位等让工作更加高效;在园区中, 智能消防、视频监控、智能地图等让运营者确保安全并更好地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比于熟知的工业制造及汽车产业等,楼宇建筑才是低调的“能耗大户”: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早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建筑运行商品年能耗总量从2.89亿吨标准煤增加至6.77亿吨标准煤,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至27.45%。此外,全球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楼宇,同时有超过30%的空间被浪费,这其中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的双碳目标以及疫情新常态的背景之下,降本增效对于企业来讲变得更加迫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空间”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使用者和运营者对于空间的需求,已经从最基本的舒适为先,逐步朝着节能环保、数字化、智慧化转变,“智慧空间”的概念因此得以普及。

最早期,楼宇的空间管理更多依赖于运维人员去被动修复已经出现的问题,是“哪漏哪堵”的做法,完全无法做到主动发现问题,而运维成本的不断上升,也使得传统按流程上报故障的管理方法不再符合新的需求。物业的管理人员、入驻楼宇和园区的企业等,都希望能够准确地知悉能耗和空间的使用状况,从而做出更灵活的调整。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传感器的感知,使得楼宇里的各种系统获得的数据能够被可视化展示。

但是,由于楼宇中存在能源、弱电、强电、暖通等各种子系统,不同系统间采集数据的标准并不统一,数据之间也不互通,整体存在着信息孤岛效应。这样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业务难融合,长期面临着服务体验差、综合安防弱、运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痛点。

而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并依托于“端、边、网、云”这样的一体化架构,建筑运营方能够将空间内的传感器采集的异构数据统一处理,再通过上层的应用进行监控和分析,不仅可以做到对智能空间进行整体调度,而且可以实时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异常和故障,不仅化被动为主动,甚至可以做到“未卜先知”。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从智慧楼宇延伸到其他的空间,比如园区、办公等,不同空间的未来发展也有着各自的需求和趋势。但总的来说,未来空间将是物理载体与虚拟数字化的“共生”,各种空间领域都在朝着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越来越多具有深厚技术实力的公司正在帮助客户转型和升级。就像微软即将在中国发布的“Project Dragon”(乘龙计划),旨在推动国内企业在更多行业的场景中使用AIoT等技术,目的是为了寻找在制造,智慧空间,物流,零售,汽车等行业的优秀的物 联网方案,推广到更多市场客户中,而威发系统公司的“威思客智慧空间解决方案”,则是该计划中最先发布的智慧空间领域的方案之一。

在降本增效的目标下,提升空间管理效率,创新空间运营模式,将是未来实现“人-物-空间”可持续和谐共处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人们的生活智慧化升级的本质,就是让人们所处的空间更加智能,而智慧空间带来的价值在未来将不可限量。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现在,通过数字孪生,已经可以将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人、设备和场所等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映射到一个虚拟的数字模型中,让企业和空间的运营者建立起对这个空间中所有关系的洞察,甚至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模拟分析预测,从而得出能耗优化、空间利用率提升、改善用户体验等方案。

除了空间管理本身,身处空间内部的使用者的体验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智慧空间还是绿色节能,都不应舍弃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威发长期服务于世界 500 强企业,在多年业务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面向企业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办公环境等的智慧化升级是一大趋势。因此,威发创建了“威思客”,主要为企业提供办公、楼宇、园区等全场景智慧化解决方案。

威思客(Virsical) 这个名字取自两个单词 virtual 和 physical ,即物理和虚拟的结合,也就是说,威发在十几年前就认为企业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道路将是未来的趋势。在早期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中,威发就已经有参与,可以说威发是中国最早开始针对企业办公和楼宇智能化提供空间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以智慧办公为例,十几年前,威发客户的需求更多是以整个网络支撑以及高宽带下的信息推送为主。但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已经从传统的OA、ERP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转变为更加关注员工的日常工作体验、关注楼宇的健康、绿色环保等。

而威思客智慧空间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全场景系统覆盖,如智能门禁、智能工位、智能会议等,配合开放式的软硬件集成,真正实现智能空间管理,帮助客户高效办公并体现人文关怀。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例如,通过该管理系统对办公场所的全场景覆盖,就可以实时展示出会议室、工位、储物柜、卫生间等的占用百分比,让员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

麦当劳在上海的全新总部大楼,就很好的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智慧空间该有的样子。

这栋“巨无霸魔方” 和常见的办公区域不同:没有设置固定工位,员工可以在 8 种不同功能的工位之间自由选择,从而实现了高效流动的移动办公模式。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同时,所有的办公楼层都拥有“团队之家”(Team Home)区域,能够让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既满足了麦当劳对于办公效率的追求,也让员工之外的人们能够体验于其中。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威思客基于微软 Teams 实现了业务入口的集成,如:访客系统、工位预约、会议预约等,为员工创造了便捷的使用体验。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同时,在这栋8层的大楼中,共有600多个移动工位和50多个会议室,威思客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接 Honeywell BA/HVAC 系统,控制会议室的照明、灯光、通风等,实现了会议室管理与微环境控制的联动;既能够量化展示总部大楼的空间数据与IoT数据,如空气质量、照明灯光、碳排放数据等,也能帮助控制整栋楼的能耗以及配合日常业务的运转,构建了智慧楼宇大脑。正是在这些典型的总部大楼空间管理项目中的积累和不断迭代优化,威思客智慧空间解决方案,通过对接集成微软的 Azure IoT 平台和Power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简洁高效的实现了楼宇空间的各要素和系统的数字化建模、感知控制、分析和呈现等关键环节,真正完美实现了楼宇空间的智慧管理。

通过这样的改造,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就把整栋楼的空间和日常业务的运转、能耗控制、碳排放检测等做了很好的配合,提高了员工的使用效率,也体现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企业文化。

写在最后

威思客是在威发系统多年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顺应客户的新需求应运而生的。在着重资产精细化运营的当下,威思客的智慧空间解决方案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同时,技术的革新也让更多的需求得以满足。早期物联网设备能做的更多的是感知,如监测甲醛、二氧化碳等,而现在能做到更多的控制,比如针对不同区域的人员数量和密度控制照明和通风,甚至通过AI能力持续学习日常的使用习惯等因素,不断自我优化,更好地服务用户。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而微软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品矩阵,包括 AI 和云服务等,都对威思客进行了赋能,帮助其更好的增强和拓展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通过将智能楼宇中的各种边缘设备连接到 Azure IoT Hub 和 Azure Digital Twins,再接入到威思客的空间数字孪生中台MetaSpace,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种丰富的数字化行政应用场景和方案集合Metawork,以及提供进一步的企业数字资产的可视化、洞察分析和预测解决方案MetaView。

去年,在 Gartner 公布的“工业物联网平台魔力象限”中,微软再次被认可为领先者(Leader),这也是微软连续第二年获得此称号。

逛了麦当劳的“巨无霸魔方”,我总算是搞懂“智慧空间”了....

微软期待着通过为各行业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构建多样化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让物联网应用产生真正的价值。此外,微软对于其合作伙伴,从渠道、销售、市场等方面均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以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务客户。

现在的空间管理相比数年前更加智能化,可以想象,在未来通过更多数据驱动的方式,结合数字孪生、元宇宙等下一代技术,或许可以催生出下一代的空间管理解决方案,在管理、运营、使用等多方面提供比现在更加“无缝”、“无感”的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 ”(ID:iot101),作者: Levin,36氪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