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仍然是学习和研究互联网行业的最佳时机

互联网怪盗团
+ 关注
2022-03-10 11:13
848次阅读
最近一个月,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有人问我:“现在还有必要研究和学习互联网行业吗?”
每个人都想问同样的问题,虽然他们的立足点不太相同:在校生关心的是“加入互联网行业还有没有意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关心的是“我还能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久”,中高层员工关心的是“过去十几年的积累是否要作废了”,投资人关心的则是“互联网行业还算一个投资对象吗”?
对于我而言,上述问题都不是问题。最近一个月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我仔细阅读了Amazon, Apple, Alphabet, Meta和Microsoft的最新一期财报及电话会议纪要;还读了两本云计算方面的书、一本信息流广告的书,以及一本关于电商平台运营的书。在此期间,我跟来自四家互联网公司的六位朋友见面交谈,还跟十多位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在微信上深聊。学习让我感到很充实,是对自己的最佳投资,每一分钟都没有白花。
但是,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纷纷开始怀疑“学习互联网行业知识”的意义了。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已经见海底了,恒生科技指数被腰斩了,科创板不欢迎互联网公司上市了,风投基金也几乎不再投互联网(以及新消费)项目了。资本市场和职场的新宠是“硬科技”,包括芯片、光刻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乃至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这种真假难辨的东西。
现在大家担心的,不是互联网行业会不会出现“周期性调整”——这种调整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而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期会不会永远结束,成为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一个朋友的提问很有代表性:“今后互联网公司是不是就像水电煤等公用事业企业一样,没啥意思,只会留下少数人养老呀?”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而且非常坚定:现在仍然是学习和研究互联网行业的最佳时机,对任何人(投资人、专业人士、年轻人,等等)而言都是如此。准确的说,最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考虑到时间机器尚未发明,我们都无法穿越回去,所以我们能抓住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了。
我的论据非常简单,在公开场合都找得到:
首先,从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财报看,传统行业数字化的浪潮才进行到一半,也就是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率还远未见顶。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在财报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全球疫情加速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包括营销预算的数字化,也包括业务流程的全面上云。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程度甚至还不如美国,尤其是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才刚刚打开。只要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在进行,互联网就仍将是国民经济当中最有活力的那一部分。
其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消费互联网服务的渗透率都还远远没有见顶。在不久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的管理层指出,中国的服装、电子产品的电商渗透率都只有30-40%,更不要说日用品了。在收购动视暴雪的电话会议上,微软的管理层则指出,全球的游戏玩家数量还远远少于互联网用户数量,游戏行业的发展还处在青春期。就算我们不提Web 3.0、元宇宙之类缥缈的概念,仅仅是传统的互联网生意,都还有太多的潜力可挖。
再次,互联网公司的效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所有行业当中仍然处于最高水平。过去十多年,我研究过新能源公司、软件公司、计算机硬件公司、传媒娱乐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给我带来最大惊喜、让我最有学习动力的,永远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行业对员工的996压榨是错误的,但是互联网行业勇于创新、勇于自我迭代、一往无前的精神是正确的。如果你觉得互联网行业已经衰老了,那么你真应该去研究其他行业——然后就明白自己错的有多彻底。
有人认为,在过去十多年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当中,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走错了方向,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浮躁,唯资本市场马首是瞻,在科技等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足。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但那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矛盾,它不改变互联网行业整体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就像一百多年前,很多人也能挑出新生的铁路产业的诸多问题,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铁路、回到以畜力和人力为主的运输路线上。
在讨论“互联网行业有没有见顶”之前,让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于我这种从1998年就开始拨号上网、经历了完整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而言,答案是很明显的。互联网意味着信息的高效自由流通,意味着人类社交、娱乐和做生意方式的彻底转变,意味着普通人与精英的距离大幅缩短,意味着国民经济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大幅降低。对于某些出生在21世纪的人而言,互联网服务确实如同水电煤一样,一出生就存在了;他们或许会认为,互联网只是某种基础设施,不配享受高估值,不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
然而,他们错了。互联网过去不是水电煤,现在不是水电煤,今后也不会变成水电煤。因为互联网服务,尤其是其中的消费服务,不是自然垄断的,反而呈现出较强的自由竞争倾向。无论在电商、游戏、视频还是社交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竞争,这就是推动互联网行业不断增长的原动力,也是促使新公司不断崛起、鞭策旧公司不断改良的原动力。
听好了:自由的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最佳催化剂。没有竞争的市场是僵化的,没有竞争者的公司是腐朽的。竞争不但可以促进消费者的权益,归根结底也是在促进企业本身的进化。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平台经济反垄断,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和提高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烈度,避免自然垄断的形成;换句话说,是为了让互联网行业在竞争中实现下一个十年乃至一百年的发展,而不是要限制或消灭互联网行业。
在上个季度的谷歌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管理层:是否担心美国的政策会限制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发展?管理层的回答非常精彩,大致如下:
  1. 在疫情恢复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强劲,在电商、本地零售、云计算等领域都是如此,这就是谷歌财报表现强劲的原因。要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力量。谷歌认为,如果美国立法者真的在乎经济增长,就不会限制互联网行业。
  2. 美国立法者应该很清楚,对美国科技巨头施加法律限制,只会损害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其他国家没有施加类似限制,就可能在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领域实现超越。谷歌相信,理智的立法者会权衡利弊,不会为了解决一些暂时性问题而损害美国的竞争力。
把上面的“美国”换成任何一个国家的名字,仍然是成立的。
附带说一句,过去多年,许多优秀的公司,都因为互联网转型而成为了伟大的公司——以前的微软是一家软件公司,现在是一家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以前的苹果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现在是一家以增值服务为主要增长引擎的互联网公司;以前的动视暴雪是一家传统游戏公司,现在是一家以付费内购(Game as a Service)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公司。
我认识的那些最优秀的投资人,也无一例外地从根本上看好互联网行业。五年前是如此,五年后也是如此。在逆风的局势下,他们可能需要放下身段,灵活地做一些违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而那些从骨子里就鄙视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人,错过了上一个十年的高增长,也必将错过下一个十年的盛宴。
就像十五年前,我曾经问实习单位的基金经理:“下一个中国会在哪里?”他简洁地回答:“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现在,对于“下一个互联网会在哪里”,答案也是简洁的:“下一个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36氪经授权发布。
0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