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多鲸
+ 关注
2022-03-29 19:31
783次阅读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7 月 24 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正式宣告「双减」政策落地。

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八大章节,三十细则,围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三限」—— 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三严」—— 严管内容行为、严禁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三提」 ——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三管」—— 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全方位入手,就诸多关键问题作出明确指示,字字千钧,意味着过往近二十年,校外培训蓬勃乃至野蛮生长的时代落幕,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办教育公益时代之下,教育供给侧改革之中,教培行业危机与转机并存。影响如何?一一分说。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意见》一出,首当其冲的是 K12 学科培训领域。何为学科培训?7 月 30 日,教育部再发文,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范围。文件称,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被纳入学科类培训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培训进行管理。在此定义之下,语、数、外等多门学科培训均在监管范围之内,足见规范力度之大。而截至 8 月 10 日,如北京、海南、陕西、甘肃等地已经明确发文立即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培训,足见政策落地之快。

而概括来说,「双减」对校外培训尤其学科培训做出「三限」严令。一是「限制数量」,包括停止审批新的办学许可证、关闭无证照机构、重新审查审批合规性等,换言之,即对校外培训机构增量实施管控、存量进行调整、总量进行限制。

二为「限制时间」。《意见》落地前,教育部已印发通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30。此番《意见》再次强调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1 点。激进估算,对于周一到周五开课且运营效率较高的教育机构而言,不论学科教育或素质教育,50% 收入瞬间锐减。

三为「限制收费」。考虑到教育涉及重大民生,明确的收费标准、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管控形式随之而生,旨在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三限」之外,「严禁随意资本化」的监管政策更直接引发资本退潮。呼应着「双减」政策的迅猛,K12 学科培训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暴跌,教培行业一日蒸发千亿市值。此外,据财新报道,北京正制定已上市企业转制「非营利」细则,建议涉及青少年的教育企业都应坚持公益属性,素质教育企业半年内亦勿尝试上市。在监管承压之下,上市教育机构除剥离 K12 学科业务外,别无他路。并且,如果已上市企业能在窗口期内向非学科领域转型成功,则被允许以新业务保持上市资格。反之,随着线上学科类业务或线下校区逐渐转制为非营利性,资产快速消失,退市不可避免。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虽 K12 学科辅导被大力监管,但从需求端来看,高考指挥棒不变,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仍持续高涨。百度搜索指数显示,《意见》落地后,「补课」关键词搜索量暴增六倍以上。如此背景下,上门家教是否会卷土重来?

谈及家教,不得不区分两类,一类是在职教师有偿上门补课,另一类是个体独立老师上门补课。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前者,早已被政策严打,需依据举报查处;后者,近来管控趋严,因无培训资质,也需要依据举报查处。此外,政策将大力清理发布家教信息的网络平台和 APP,不准进行有组织的家教,如机构派教师向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上门家教服务。

但以上尚属较易查处的家教形式,难查处的家教却也有多种:一是家长请大学生家教,大学生勤工助学;二是家长请亲戚家教或者家长间开展「自助家教」;三是家长请退休老师家教;四是家长搞「私人订制」,高薪聘请「住家老师」。且为规避「家教」一词带来的风险,「住家老师」会以「高端家政」模糊替代。此类分散型家教,恐在「双减」落地之后,蔓延开来。熊丙奇表示,分散型家教蔓延之际,则意味着「双减」的实际减负效果并不理想,家长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送孩子上学科培训班,培训转到地下,孩子的负担难以得到减轻。

未来,两个预测:一是有一定规模、有一对一上门家教经验的机构在短期内也许会向家教业务倾斜,凭借其师资优势为一二线城市家长提供服务,但政府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会随之加码。

二是学科上门辅导与目前的教育政策相违背,长期看也无益于教育公平,因此未来家教 O2O 将更多聚焦小而美的细分领域,主要以兴趣培养、生活习惯塑造、素质教育、高端陪伴为主。除了拥有教师资源优势的教培机构、拥有海量信息资源优势的家教信息中介平台以外,人才资源服务机构、互联网家政公司也将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双减政策重压下,学科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转型已成为共识,拥有多元业务的综合性公司则具备更高的抗压能力和转型实力,如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清北网校、学大教育等公司均已公开宣告转型动作。

对于转型素质教育,不少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做出了新尝试,或音体美或科学启蒙。但转型谈何容易,从产品、营销、储值、续班再到用户生命周期,逻辑打法不尽相同。尤其对转型做线下音体美教育的机构而言,除非能做到很强的物业成本控制,否则 90% 的线下素质教育公司扛不住每年 5% - 10% 的房租增长。

谈及转型难度,小牛顿董事长牛信步向多鲸表示,美术教育以及科学启蒙是优选。尤其科学启蒙,之所以是转型优选,一来国家倡导,二来教师易寻。既然转型好、好转型,那么科学启蒙赛道能否迎来重磅级选手?鲨鱼公园创始人张永琪向多鲸表示:「难」。他分析道,现如今,科学教育发展受政策鼓励,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科学课的教学跨学科且面向未来;第二,科学课重实践、重探究,深受孩子喜爱。大势所趋之下,科学教育新品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或探索星空,或探究动力车。并且,科学教育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可同校内教育相衔接,科学教育也不一定被局限于素质教育范畴内。但发展大环境虽好,科学教育自身特性却会限制行业整体发展。举例来说,编程学习虽易推广,也意味着可复制性强,不止一家能迅速提高影响力,市场蛋糕也会越分越小。

此外,「双减」新政虽为素质教育赛道添了一把火,可资本易来却难留。张永琪表示,素质教育不同于已成体系的学科教育,不与考试标准对标,是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领域,教学质量的监管难度大。过去素质教育一直跟着应试教育的步伐走,如今素质教育需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过程中,一部分人会深耕教学,做有辨识性、特色化的素质教育;而另一部分人,如不理解课程研发的难与重,即使来了,也会因为投入回报时间过长而离开。且迈向品牌化的过程中,或许会碰上如资金监管等新的政策难题。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除了转型素质教育,不少学科培训机构也将目光投向了职业教育。但转型职业教育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一位熟悉职业教育的投资人对多鲸表示,当下传统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已是红海重重,最为典型的如公考、教资类的公职培训、IT 培训等赛道,巨头林立,不利于新的转型者进入。

同时如要转型,也需要考虑机构自身的能力模型与组织能力,选择与自身原有业务相契合的职业教育细分赛道。职业教育领域之大,仍有诸多细分赛道品类还未完全跑出,尤其随着经济业态的发展,必然会催生新的职业教育新方向。对于 K12 转型者而言,要想更大概率地成功转型,应另寻新山头,即在尚未完全开辟的职业教育细分赛道扎根发展。

而「双减」之后,在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变化严峻。如高途教育、大力教育等均进行了大规模裁员,部分业务或直接关停,波及对象有辅导老师、教研老师等。变局之中,教培行业或迎来最大一波「转行潮」

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失业人员的流向,一是转行求职,二或转为做「地下」生意,包括做上门家教。但如果从业者仍有志于教育行业,学校编制内工作是更好选择。「双减」政策亦明文提出,当校外培训被严管,编制部门要及时为中小学校补齐补足教师编制。

倘若「转行潮」继续,可预见的是「双减」后教师考编将成热门。而对比 K12 赛道的骤冷,职业教育赛道转热,或将吸引大量人才涌入职业教育领域。此外,将不乏优秀个体老师转型成为知识博主,职业教育赛道中,知识付费这一细分赛道,将受到利好。

「双减」之后:关上一道门,打开更多窗

所谓「双减」,为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为减学生作业负担。《意见》「作业减压」细则中,强调「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如此,在作业场景下,如智能笔、词典笔和高拍仪等智能硬件可以完成对学习数据的采集,再交付 AI 系统进行学情分析,因此教育智能硬件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会。

此外,《意见》还就线上培训的课时及课程间隔做出明确规定。当下行业共识也是无论学科类培训还是非学科类培训,线上授课一旦超过 30 分钟将自动中断。背后所指,即保护学生视力、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在此背景下,智能护眼台灯的兴起,可谓顺应大势。

而当下,公立学校教改主阵地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校外机构传统学科辅导业务严重受限,家庭教育则处萌芽期。既知教育需多方共同参与,那么这三方之间是否会诞生新的合作契机?公立学校需要智能硬件辅助常规教学业务,家庭端需要智能硬件满足陪伴、辅学、助学要求。可预见地是,借助智能硬件,课后托管和家庭教育新场景中「内容+场景+硬件」的教育新生态将会越来越普遍。

目前,在教育智能硬件这一市场,主流赛道选手主要分为互联网教育公司、教育硬件厂商两类,但打通「数据+服务+硬件+内容」四模块的公司少之又少。在「双减」大势之下,校外教育机构的利润空间势必愈发狭窄,不少学科辅导机构转做教育智能硬件,但打磨好硬件供应链能力、软件服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甚至师训能力,绝非易事。企业需在「数据+服务+硬件+内容」四维度上寻得新的突破口,才能在重新洗牌的市场环境之中找到立足之地。

 

——

「双减」政策带来的连锁效应不仅发生在 K12 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智能硬件赛道,也发生在校外培训领域。减负改革已经由校外延伸至校内。8 月 3 日,上海教委出台文件要求小学阶段按年级情况进行考试减负。例如,1 - 3 年级将严禁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学业质量监测;3 - 5 年级期末考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等等。总结来说,遵循「双减」思路,意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让「不能输在起跑线」成了无数家庭的心结,当学科辅导、学区房的竞争愈演愈烈,当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是意料之中也是势在必行。

但教育永生,当「双减」政策关上 K12 学科培训这一道门,必将打开更多扇窗。除上述赛道,「双减」政策落地之后,还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下篇分析即将发布,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教育部官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原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多鲸”(ID:DJEDUINNO),作者:力琴、怡琳,36氪经授权发布。

资深作者多鲸
0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