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称
TCL
企业规模
5001-10000人

打破内容产业边界,喜马拉雅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

786次阅读

18

09-2020

2020年9月18日,喜马拉雅位于上海的总部接待了一批来自TCL科技集团的“精鹰学员”。

他们是由轻学堂的渠道合作伙伴: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召集的一批TCL骨干员工,目的是来喜马拉雅听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带回TCL。

本次游学分为1+2共三个环节。

首先,在“导游”同事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展厅和录音棚,对喜马拉雅的发展历史以及音频内容生产的基础设施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即,学员们来到培训专用教室白鹿洞,聆听学习由营销事业部TOG业务总监杨红春,和新商业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远带来的主题分享。

接下来就和小轻一起,走近游学现场吧。

 

游学当天的日程安排满满当当,主题分享穿插着提问互动,为TCL精鹰员工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喜马拉雅的商业创新之有声城市

 

第一场主题分享是由营销事业部TOG业务总监杨红春带来的《喜马拉雅的商业创新之有声城市》

 

众所周知,喜马拉雅激活用户数超6亿,但你也许不知道,喜马拉雅在汽车、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领域的用户数超3000万,还有4000万的海外用户,是中国文化四海远播的中坚阵地。

 

喜马拉雅创造了一个音频产业生态圈。

 

对主播来说,喜马拉雅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流量平台。有声的紫襟、牛大宝、幻樱空这些草根,纷纷凭借自己对高人气图书的专业演绎逆袭成为千万年薪的“大佬”。

 

对讲师来说,喜马拉雅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实现了知识的无界流动。文化史学家余秋雨高度认可这一模式,他曾说“不招博士生,只在喜马拉雅讲课”,只因他敏锐地察觉,在喜马拉雅,自己可以把中国文化知识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人。

 

对用户来说,喜马拉雅是拥有海量声音的宝库,1亿+条声音,包含20个大类和328个小类,在喜马拉雅,可以随时听到新鲜资讯、有声小说、版权广播剧、百家讲坛、经典戏曲……精彩随听绽放。

 

基于这部分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移动端业务,杨红春所在的营销事业部TOG部门开始思考“有声城市”这一创新业务。

 

我们活在智能时代,人人有终端、物物可传感、处处可上网、时时在连接,这就为构建智慧城市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喜马拉雅的使命是让知识像水和电一样随取随用,因此,TOG部门打造了一系列有声商品,从线上到线下,向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服务、城市文化馆等,提供完整的万物有声解决方案。

 

如果你去过南京路,就可能看到过喜马拉雅打造的“有声南京路”设施。走进“耳机森林”,扫一扫二维码,你就能听一听“南京路百年老店的前世今生”,了解脚下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独有的故事,品一品海派味道……有声南京路俨然成为了上海的文化标杆打卡点,而这不过是喜马拉雅创新业务的很小一部分。

 

在未来,喜马拉雅将持续联动线上和线下,线上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线下以能让人们秒懂的二维码张贴在各种场景和服务中,打造用声音全面解读的“声动城市”,展现城市的文化价值。

 

喜马拉雅教育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场主题分享是由新商业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远带来的《喜马拉雅教育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说,抖音、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等,所有移动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在抢夺用户的时间。不同于视频,喜马拉雅找到了不一样的切入点——音频,并用音频创造出一个“平行时空”,用内容增加了我们生命的长度。

 

回想一下看视频的你,为了看视频,你放弃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机会,整体状态是专注的。但音频不一样,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健身、跑步、洗漱、做家务。想象一下,一个你在现实世界忙里忙外,一个你在喜马拉雅聆听海量好内容,两个时空的你身影重叠在一起,如同活出了另一段充实人生。

 

假设我们把内容产业下的5个细分行业,都放进同一个坐标轴,从上往下分别是媒体、出版、教育、培训和咨询,经度越高,传播性、时效性和发散性越强。就比如媒体行业中的新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快速分发、快速连接到许许多多的用户。

 

喜马拉雅最早是从媒体行业切入了内容产业,好处是占据了庞大的市场,连接到了比出版、教育、培训和咨询多得多的用户,并用音频拓展出了丰富的使用场景,进而消耗了大量的用户时间,至于连接载体是APP、广告还是硬件,不重要。

 

2016年,喜马拉雅首次尝试打破内容的边界,与马东团队合作发布了课程《好好说话》,上线首日的销售额突破500万。从此,在喜马拉雅长出了商业变现的新模式——知识付费。

 

这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在知识付费出现以前,内容创作者要么靠广告、要么靠打赏来变现,都不是可持续的良性路径,知识付费改变了这一情况,同时让喜马拉雅直接从媒体走向了出版。

 

原先,创作者的创作成本是很高的,花个一年半载好不容易写了本拿出去卖了,只能拿到8%的版税。但在喜马拉雅上做课不同,创作者可以以连载的形式输出内容,根据听众的反馈和后台数据的统计,调整内容的方向和呈现形式。如果课程的收听人数多,就会有专业的制作人联系制作付费课,经市场验证的有声课程再转成书籍出版,不用担心滞销。做付费课五五分成,比卖书高多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情愿来喜马拉雅创作内容。这一变化对出版行业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

 

回到内容产业的坐标轴,前面说过,在高经度的位置,媒体的传播性、时效性和发散性是最强的,随着经度降低,服务化、体系化和成本化的特点被凸显出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还是用知识付费课程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学习模式提出质疑,训练营应运而生,它不仅有线上课,还有作业有考核,确保你把课程学完,把知识吸收好,这种模式就叫教育。相比起单纯听一门课,训练营要求更多的人力投入,诸如社群运营、班班助教,采用这些服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高了成本,同时内容更有体系性。

 

教育再往下的培训和咨询,受众比教育更小,它面对的是特定的一小群人,可能是新经理人、中高管、CEO、创业者。服务化、体系化、成本化的特点更强。

 

想要理解喜马拉雅商业模式的演变,就得理解内容产业的细分坐标轴。没有人从创业之初就想好了企业未来的全部战略,战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演化出来的。喜马拉雅正在长出来的战略上,重构内容产业链,重塑用户获取信息与交易的媒介,打破内容产业的边界,这便是喜马拉雅的发展之路。

 

一下午的时间在杨红春和张远干货满满的分享中,飞一般地过去了。经反馈,TCL集团的员工们感到喜马拉雅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分享,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启发,倍感受益良多,他们期待未来的某一天,还能在喜马拉雅与有声世界相逢。

 

我们相信——创新源自于对声音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声音价值的深度挖掘。

 

后续,喜马拉雅将围绕实际业务开展的成功经验,开放更多线下赋能主题,提供给前来参访的团队学习交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