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称
交通银行
企业规模
10000人以上

交通银行生产系统批量引入SmartX超融合,加速构建分布式云化数据中心

473次阅读

核心信息:

  • 超融合架构有效支持交通银行 IT 基础架构从 “集中” 向 ”集中+分布式“ 转型;

  • SmartX 成为交行引入的唯一中国本土超融合厂商并成为超融合主要供应商;

  • 产品以SmartX分布式块存储以及原生虚拟化平台为核心,批量部署在交行生产系统稳定运行超过一年时间;

  • SmartX超融合在产品开放性、深度服务以及产品迭代等方面能力获得用户充分认可;

  • 双方将基于海光等国产生态硬件,并结合云管平台,加速构建符合云化转型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的下一代数据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提出,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合理布局云计算、加强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应用等实践,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以金融科技为引领,积极推动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在业绩上实现了可持续、稳定增长。聚焦到 IT 架构层面,交通银行制定了核心业务系统应用从集中式架构到集中与分布式融合架构、最终到分布式云架构的“两步走”策略。在这一过程中,交通银行通过与 SmartX 携手,以超融合打造分布式云化数据中心的同时,也顺应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战略要求,实现 IT 革新。

 

选择超融合:解决原有IT痛点、向 “集中 + 分布” 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 IT 基础设施

 

交通银行原有的数据中心架构以物理机或虚拟化加传统的集中式存储为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交通银行业务类型的增加,传统集中式存储在资源池化与弹性扩展方面能力不足,而虚拟化加上集中式存储的传统架构难以满足互联网类业务应用对于快速扩容与部署的需求,与此同时,各类业务系统对设备的诸多要求导致基础设施运维的工作复杂度激增。

 

为解决以上问题,交通因为希望引入分布式 IT 基础架构,提升资源池化水平,助力数据中心云化发展,同时更高效地承载虚拟化环境,更好地支撑业务系统的快速部署与扩容,并通过使用通用服务器硬件的软件定义模式,有效降低数据中心总体拥有成本及运维管理复杂度。

 

在众多 IT 架构方案的评估过程中,交通银行注意到,超融合架构具备分布式、软件定义、资源整合、融合部署等诸多优势,以及简单、敏捷、高性能、高可靠等产品特性,这与交通银行 IT 转型方向一致。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超融合的应用愈发成熟,也涌现出产品和技术比肩国外厂商的本土厂商,这为交通银行实现IT架构的多元化发展与安全可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选择SmartX:产品比肩国外一线大厂、产品开放性与深度服务能力胜出

 

对于银行业而言,IT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重中之重,新型架构在投入生产环境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选型和测试工作。为此,交通银行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选取国外主流产品、国内大厂、上市企业产品、创业型公司的超融合解决方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验证和测试。除了对超融合解决方案的虚拟化能力、兼容性、存储性能、稳定性、运维支持等多个功能点进行综合评分外,交通银行对供应商还提出了以下要求:

  • 具备全球领先的产品竞争力,产品的稳定性历经行业验证并且能快速迭代;

  • 具备良好的开放性,不仅可以让用户在硬件、云管等层面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快速适配,更可支持鲲鹏、海光等本土 IT 生态;

  • 具备及时专业的本地深度服务能力;

  • 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可以和交通银行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适合于银行业的下一代 IT 基础架构。

 

2017 年至今,交通银行已经引入多家全球一线厂商产品进行探索尝试,并在此阶段与 SmartX 进行了多阶段的交流及三轮全面性产品测试,测试内容包含新版本的了解和验证、对多款 x86 服务器硬件的兼容性验证、网络架构对接验证以及 K8S 容器平台持久化存储验证等。在测试过程中,SmartX 自主开发的分布式块存储达到与世界一线厂商相当的高可靠与性能表现,不仅如此, SmartX 各阶段的产品迭代所体现的研发技术能力获得了青睐;除了领先的技术和产品,SmartX 团队的专业表现与本地服务能力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2019 年,交通银行最终决定引入 SmartX 作为首家中国本土超融合厂商参与其 IT 基础架构转型,并逐渐将其作为主要供应商。

 

4个集群,支撑7大应用场景,稳定支撑生产系统超过一年时间

 

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目前运行超过1200套业务系统,特点与需求不一。交通银行结合超融合架构技术和银行业务系统的特点,制定了循序渐进,由简及难,分步骤投入使用的部署策略,并通过多轮场景验证,确认了首批部署超融合架构的应用场景,包括开发测试、各类渠道和互联网应用、容器技术应用、灰度发布应用、各类外围应用、无集中存储的环境以及桌面。

 

2019年,交通银行启动第一期项目实施,将 16 SmartX 超融合节点部署于总行数据中心生产环境,承载 C 类及 D 类应用、DB2 数据库、Redis 缓存数据库等,运行数字交行、贵金属行情资讯系统汇聚、贵金属行情资讯系統分析等多个生产系统,数量约 100 VM。随后在 2020 年,交通银行进行第二期项目实施,分别在总行数据中心新部署 32 个节点的超融合集群,运行 CD 类生产应用、数据库等;上海数据中心新部署 18 个节点的超融合集群,运行如 Citrix XenApp 等运维相关应用;共计新增 50 个超融合节点。以上系统不仅基于SmartX核心的分布式块存储,更全部运行在SmartX原生的虚拟化平台之上。

 

undefined

武汉数据中心架构

 

undefined

上海数据中心架构

 

目前,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目前已经使用4SmartX超融合集群,运行超过300个虚拟机,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年,SmartX超融合架构的稳定性和普适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多个维度提供业内领先的产品开放性

 

SmartX 超融合解决方案不仅具备高性能、弹性易扩展,易维护等优势,还在硬件、运维管理以及云管生态开放性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在硬件层面,SmartX是唯一一家能够与交通银行陆续使用的华为、联想、HPE H3C x86 服务器硬件兼容,并维持高性能、高可靠运行的超融合厂商;在运维管理层面,SmartX 超融合系统能够通过API、命令行、SNMP 等方式与多种管理平台进行协作,以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 IT 基础架构;在云管生态层面,SmartX 在超融合系统的部署上线后,与交通银行已有云管平台供应商积极配合,顺利完成的对接,进一步支撑数据中心云化的全面转型。

 

总结而言,SmartX 超融合解决方案帮助交通银行实现了存储资源池构建,大幅提升了IT弹性,为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升级、运行敏态业务应用提供了良好支撑;而SmartX 解决方案的开放性优势,真正帮助地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存储架构向软件定义模式转型,不仅大幅简化了数据中心IT架构、降低运维难度,同时保证了未来硬件选择上的灵活性;同时,SmartX 不仅能够提供专业服务保障当前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具备深度研发能力,可以通过与交通银行成立创新实验室等方式,将产品实力与交易银行的业务需求紧密结合,持续助力交通银行升级IT基础架构,保持行业竞争力。

 

面向未来,双方将基于 SmartX MultiActive Cluster 多活与 Backup Service 容灾功能打造多活多中心架构,实现更多稳态业务向新型架构的迁移,并基于 SmartX 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提供更加弹性的虚拟机与容器资源部署,实现应用开发与 IT 运维统一的管理流程;双方引入基于海光等国产生态硬件,构建符合产业政策的下一代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