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称
智慧芽
所在行业
知识产权
企业规模
1001-5000人

易参合作智慧芽:与伙伴分享发展成果是公司的使命

455次阅读

智慧芽:与伙伴分享发展成果是公司的使命

智慧芽(PatSnap)是一家科技创新情报 SaaS 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情报和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两大板块。公司由创始人张济徽于 2007 年创立,2021 年完成 3 亿美元的 E 轮融资,多家顶级基金参与投资,包括腾讯、软银、红杉、顺为等。

作为科技创新情报 SaaS 的头公司,智慧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对此,智慧芽在创业初期就做了股权激励,2020 年与易参达成深入合作。

与伙伴分享发展成果是公司的使命

智慧芽于 2007 年成立,创业 15 年来,智慧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 1200 位员工,其中就包括一些已经共事 10 年以上的伙伴。张济徽认为,这份革命情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接下来智慧芽发展壮大的精神文化基石。对此,张济徽非常注重「分享」。从创业初期开始,智慧芽就设立了员工期权计划,用于奖励为公司作出贡献的伙伴。

智慧芽在创业初期就实施了股权激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许多老员工的期权已经完全成熟了,但是公司离上市还有些时间,智慧芽希望让员工有变现的机会。同时,公司仍在快速发展,大量核心员工需要激励,但公司期权池由于已经运行多年,剩余量较少。

智慧芽需要解决老员工激励效果下降与新员工激励不足的问题。对此,智慧芽与易参合作,对拿到期权的员工发起了要约回购。

要约回购是指公司拿出一部分资金,把员工手里的股权买回来。一方面,可以让老员工卖掉部分期权获得收益,满足大家现实生活的现金需求,另一方面,将老员工的部分期权买回来,还可以拓宽期权池容量,用于再次激励。

易参按照员工的司龄、绩效、职级等维度设置了一定的参与门槛,再结合员工通过要约回购的收益情况,最终确定每位员工的回购比例为已成熟期权的 10%,由员工自主申报。其中,80% 的员工参与了全部比例的回购,20% 的员工只部分参与,主要是高管,他们当下对资金需求不大,同时更加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

从员工收益上看,本次回购智慧芽拿出了数百万元的回购资金,而且在职员工的回购价格很高,接近公司最新一轮估值的每股单价,最高受益者获得了接近百万级的收益。

长期规划激励计划  匹配公司战略发展

2021 年对于智慧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彼时智慧芽员工开始超过 1000 人,而且仍在高速发展。在科技创新成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深耕创新和知识产权情报 SaaS 的智慧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智慧芽非常重视公司人才战略的打造。

智慧芽在创业初期就开始实施的 ESOP 计划,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且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激励,智慧芽也在不断迭代激励计划,使其能够匹配公司的战略发展。

智慧芽原有的激励计划只规定了哪个职级对应的股数,但每年应该发多少并不清楚,可能会出现发放数量不足或前后差异较大的情况。对此,智慧芽从公司长远考虑,与易参合作优化原有方案。

易参根据智慧芽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规划和人才扩张计划,结合大量行业数据,包括大厂、相近行业、相近轮次的公司数据等,帮助智慧芽设计了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激励计划,并对期权池进行整体规划和把控,确保期权池在未来三年始终保持 20% 左右的余量,持续支持公司发展,在发放上也更有节奏感。

在智慧芽看来,股权激励是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整体激励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文化的构建才是更加完整的。

提高股权管理效率  释放组织效能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创新公司,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智慧芽需要做好本土化和区域化服务,为此智慧芽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员工。

智慧芽历史上激励人数众多,而且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授予、签署、行权等环节管理难度很大,想实现激励效果同样需要工具管理。

以前做股权激励,HR 需要把几百份协议打印出来,还要做很多沟通,然后把协议邮寄给世界各地的员工,加上回收的时间,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公司回收后统一管理也很麻烦。智慧芽的股权激励负责人曾经在管理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情报 SaaS 的领军公司,智慧芽深谙用产品替代人工管理的效用,并不断提高公司的数字化水平。2020 年,智慧芽使用易参的系统管理股权激励,为提高管理效率带来了很大帮助。

比如,智慧芽被授予期权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公司在当日上午 11 时发出期权签署指令,下午 4 点就有 30% 的员工完成了签署,同比线下签署大致需要 1 周左右。

同时,本次期权发放共授予员工数百人,签署文件数百份,全部保存在系统中,支持通过关键词和时间范围进行搜索,人工管理成本大大降低,让管理者省下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对于智慧芽来说,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强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坚持自己的使命,打造新一代智能组织,持续提高产品能力,将是赢得竞争的关键。